日本免费高清视频-国产福利视频导航-黄色在线播放国产-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www.shdianci.com

學無先后,達者為師

網站首頁 編程語言 正文

C語言數學問題與簡單DP01背包問題詳解_C 語言

作者:小羊努力變強 ? 更新時間: 2022-06-12 編程語言

數學

顧名思義,數學類的題就是都可以用數學知識求解。

買不到的數目

這是第四屆藍橋杯省賽C++A組,第四屆藍橋杯省賽JAVAC組的一道題

小明開了一家糖果店。

他別出心裁:把水果糖包成4顆一包和7顆一包的兩種。

糖果不能拆包賣。

小朋友來買糖的時候,他就用這兩種包裝來組合。

當然有些糖果數目是無法組合出來的,比如要買 10 顆糖。

你可以用計算機測試一下,在這種包裝情況下,最大不能買到的數量是17。

大于17的任何數字都可以用4和7組合出來。

本題的要求就是在已知兩個包裝的數量時,求最大不能組合出的數字。

輸入格式
兩個正整數 n,m,表示每種包裝中糖的顆數。

輸出格式
一個正整數,表示最大不能買到的糖數。

數據范圍
2≤n,m≤1000,
保證數據一定有解。

輸入樣例:

4 7

輸出樣例:

17

這道題簡單看一下,似乎沒有什么規律,我們可以先打表來找一下規律: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給定一個m,是否能用p和q湊出來
bool dfs(int m,int p,int q)
{
    if(m == 0) return true;

    if(m >= p && dfs(m - p,p,q)) return true;
    if(m >= q && dfs(m - q,p,q))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int main()
{
    int p,q;
    cin >> p >> q;
    int res = 0;
    for(int i = 1; i <= 1000;i ++)
    {
        if(!dfs(i,p,q)) res = i;
    }

    cout << res << endl;

    return 0;
}

打表暴力搜索找規律

2 3 輸出 1
3 5 輸出7
3 7 輸出11
3 10 輸出17
...
最后得到規律
如果 a,b均是正整數且互質,那么由 ax+by,x≥0,y≥0ax+by,x≥0,y≥0 不能湊出的最大數是 (a?1)(b?1)?1。

接下來再看數學代碼: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p, q;
    cin >> p >> q;
    cout << (p - 1) * (q - 1) - 1 << endl;

    return 0;
}

螞蟻感冒

這也是藍橋杯的一道題,來源:第五屆藍橋杯省賽C++A/B組

長 100 厘米的細長直桿子上有 n 只螞蟻。

它們的頭有的朝左,有的朝右。

每只螞蟻都只能沿著桿子向前爬,速度是 1 厘米/秒。

當兩只螞蟻碰面時,它們會同時掉頭往相反的方向爬行。

這些螞蟻中,有 1 只螞蟻感冒了。

并且在和其它螞蟻碰面時,會把感冒傳染給碰到的螞蟻。

請你計算,當所有螞蟻都爬離桿子時,有多少只螞蟻患上了感冒。

輸入格式
第一行輸入一個整數 n, 表示螞蟻的總數。

接著的一行是 n 個用空格分開的整數 Xi, Xi 的絕對值表示螞蟻離開桿子左邊端點的距離。

正值表示頭朝右,負值表示頭朝左,數據中不會出現 0 值,也不會出現兩只螞蟻占用同一位置。

其中,第一個數據代表的螞蟻感冒了。

輸出格式
輸出1個整數,表示最后感冒螞蟻的數目。

數據范圍
1<n<50,
0<|Xi|<100

輸入樣例1:

3
5 -2 8

輸出樣例1:

1

輸入樣例2:

5
-10 8 -20 12 25

輸出樣例2:

3

這題很有意思,只讀題就會有這種想法,如果一只螞蟻從左往右走,另外一只從右往左走,有一只感冒了,那么,他們相遇后就會分別向相反的方向走。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來寫一個暴力解法: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e5 + 10;

int n, pos;
int a[N];
int ans = 1;
int cmp(int a, int b)
{
  return abs(a) < abs(b);
}
int main()
{
  cin >> n;
  for (int i = 0; i < n; i++)
    cin >> a[i];
  int pre = a[0];
  sort(a, a + n, cmp); //先按絕對值 將螞蟻的位置排好
  for (int i = 0; i < n; i++)
  {
    if (a[i] == pre)
      pos = i;
  }
  int flag = 0;
  if (pre > 0) //首先感染的螞蟻向右走
  {
    for (int i = pos + 1; i < n; i++)
    {
      if (a[i] > 0)
        continue;
      if (a[i] < 0)
      {
        ans++;
        flag = 1; //標記右面有螞蟻向左走
      }
    }
    for (int i = pos - 1; i >= 0; i--)
    {
      if (flag) //在右邊有往左走的螞蟻前提下
      {
        if (a[i] > 0) //如果左面有向右走的那么肯定會傳染
          ans++;
      }
    }
  }
  if (pre < 0)  //首先感染的螞蟻向左走,方法同上
  {
    for (int i = pos - 1; i >= 0; i--)
    {
      if (a[i] < 0)
        continue;
      if (a[i] > 0)
      {
        ans++;
        flag = 1;
      }
    }
    for (int i = pos + 1; i < n; i++)
    {
      if (a[i] > 0)
        continue;
      if (flag)
      {
        if (a[i] < 0)
          ans++;
      }
    }
  }
  cout << ans << endl;

  return 0;
}

但這中間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左邊的往右走,右邊的往左走,有一只感冒了,它們相遇后還是等價于有兩只螞蟻分別往前走,只是這樣兩只螞蟻都感冒了,這樣之后遇到的螞蟻也會被感冒,這樣想就不會有掉頭做判斷這一步了,接下來請看代碼: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55;

int n;
int x[N];

int main()
{
    cin >> n;
    for (int i = 0; i < n; i ++ ) cin >> x[i];

    int left = 0, right = 0;    // 分別表示左邊向右走的螞蟻數量,和右邊向左走的螞蟻數量
    for (int i = 1; i < n; i ++ )
        if (abs(x[i]) < abs(x[0]) && x[i] > 0) left ++ ;
        else if (abs(x[i]) > abs(x[0]) && x[i] < 0) right ++ ;

    if (x[0] > 0 && right == 0 || x[0] < 0 && left == 0) cout << 1 << endl;
    else cout << left + right + 1 << endl;

    return 0;
}

飲料換購

來源:第六屆藍橋杯省賽C++A/C組,第六屆藍橋杯省賽JAVAB組

樂羊羊飲料廠正在舉辦一次促銷優惠活動。樂羊羊C型飲料,憑3個瓶蓋可以再換一瓶C型飲料,并且可以一直循環下去(但不允許暫借或賒賬)。

請你計算一下,如果小明不浪費瓶蓋,盡量地參加活動,那么,對于他初始買入的 n 瓶飲料,最后他一共能喝到多少瓶飲料。

輸入格式
輸入一個整數 n,表示初始買入的飲料數量。

輸出格式
輸出一個整數,表示一共能夠喝到的飲料數量。

數據范圍
0<n<10000

輸入樣例:

100

輸出樣例:

149

這題就很簡單了,還是先看模擬代碼: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cin >> n;

    int res = n;
    while (n >= 3)
    {
        res += n / 3;
        n = n / 3 + n % 3;
    }

    cout << res << endl;

    return 0;
}

然后是數學公式代碼: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cin >> n;
    cout << n + (n - 1) / 2 << endl;
    return 0;
}

簡單DP

先來看題:01背包問題是非常經典的DP問題。

01背包問題

有 N 件物品和一個容量是 V 的背包。每件物品只能使用一次。

第 i 件物品的體積是 vi,價值是 wi。

求解將哪些物品裝入背包,可使這些物品的總體積不超過背包容量,且總價值最大。
輸出最大價值。

輸入格式
第一行兩個整數,N,V,用空格隔開,分別表示物品數量和背包容積。

接下來有 N 行,每行兩個整數 vi,wi,用空格隔開,分別表示第 i 件物品的體積和價值。

輸出格式
輸出一個整數,表示最大價值。

數據范圍
0<N,V≤1000
0<vi,wi≤1000

輸入樣例

4 5
1 2
2 4
3 4
4 5

輸出樣例:

8

題目介紹

有 N 件物品和一個容量為 V的背包,每件物品有各自的價值且只能被選擇一次,要求在有限的背包容量下,裝入的物品總價值最大。

「0-1 背包」是較為簡單的動態規劃問題,也是其余背包問題的基礎。

動態規劃是不斷決策求最優解的過程,「0-1 背包」即是不斷對第 i個物品的做出決策,「0-1」正好代表不選與選兩種決定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二維

(1)狀態f[i][j]定義:前 i個物品,背包容量 j 下的最優解(最大價值):

當前的狀態依賴于之前的狀態,可以理解為從初始狀態f[0][0] = 0開始決策,有 N 件物品,則需要 N 次決策,每一次對第 i 件物品的決策,狀態f[i][j]不斷由之前的狀態更新而來。
(2)當前背包容量不夠(j < v[i]),沒得選,因此前 i個物品最優解即為前 i?1個物品最優解:

對應代碼:f[i][j] = f[i - 1][j]。
(3)當前背包容量夠,可以選,因此需要決策選與不選第 i 個物品:

選:f[i][j] = f[i - 1][j - v[i]] + w[i]。
不選:f[i][j] = f[i - 1][j] 。

我們的決策是如何取到最大價值,因此以上兩種情況取 max() 。

接下來請看二維求解代碼: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1005;
int v[MAXN];    // 體積
int w[MAXN];    // 價值 
int f[MAXN][MAXN];  // f[i][j], j體積下前i個物品的最大價值 

int main() 
{
    int n, m;   
    cin >> n >> m;
    for(int i = 1; i <= n; i++) 
        cin >> v[i] >> w[i];

    for(int i = 1; i <= n; i++) 
        for(int j = 1; j <= m; j++)
        {
            //  當前背包容量裝不進第i個物品,則價值等于前i-1個物品
            if(j < v[i]) 
                f[i][j] = f[i - 1][j];
            // 能裝,需進行決策是否選擇第i個物品
            else    
                f[i][j] = max(f[i - 1][j], f[i - 1][j - v[i]] + w[i]);
        }           

    cout << f[n][m] << endl;

    return 0;
}

一維

將狀態f[i][j]優化到一維f[j],實際上只需要做一個等價變形。

原式:f[i][j] = max(f[i-1][j], f[i - 1][j - v[i]] + w[i]);

改成一維:f[j] = max(f[j], f[j - v[i]] + w[i]);

先來看代碼: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10;

int f[N];
int v[N], w[N];
int n, m;
int main()
{
    

    cin >> n >> m;
    for (int i = 1; i <= n; i ++ ) cin >> v[i] >> w[i];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m; j >= v[i]; j--) 
        {
            f[j] = max(f[j], f[j - v[i]] + w[i]);
        }
    }

    cout << f[m] << endl;
}

這中間有一個點大家可能不太好理解,為什么是for (int j = m; j >= v[i]; j--),而不是for (int j = v[i]; j <= m; j++)

首先我們先來模擬一下如果是for (int j = v[i]; j <= m; j++),循環就是: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v[i]; j <= m; j++) {
            f[j] = max(f[j], f[j - v[i]] + w[i]);
        }
    }

來看題

輸入樣例

4 5
1 2
2 4
3 4
4 5
物品? ? ? 體積? ? ?價值
i=1? ? ? ? ? 1? ? ? ? ? ?2
i=2? ? ? ? ? 2? ? ? ? ? ?4
i=3? ? ? ? ? 3? ? ? ? ? ?4
i=4? ? ? ? ? 4? ? ? ? ? ?5?

當還沒進循環的時候

f[0] = 0; ?f[1] = 0; ?f[2] = 0; ?f[3] = 0; ?f[4] = 0; ?f[5] = 0;?

當進入循環 i == 1 時:v[i]=1,w[i]=2;

j=1:f[1]=max(f[1],f[1-1]+2),即max(0,2)=2;即f[1]=2;
j=2:f[2]=max(f[2],f[2-1]+2),即max(0,4)=4;即f[2]=4;
j=3:f[3]=max(f[3],f[3-1]+2),即max(0,6)=6;即f[3]=6;
j=4:f[4]=max(f[4],f[4-1]+2),即max(0,8)=8;即f[4]=8;
j=5:f[5]=max(f[5],f[5-1]+2),即max(0,10)=10;即f[5]=10;

當到這里的時候就已經出問題了。

//如果 j 層循環是逆序的: for (int i = 1; i <= n; i++) {<!--{C}%3C!%2D%2D%20%2D%2D%3E--> for (int j = m; j >= v[i]; j--) {<!--{C}%3C!%2D%2D%20%2D%2D%3E--> f[j] = max(f[j], f[j - v[i]] + w[i]); } }//如果 j 層循環是逆序的: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m; j >= v[i]; j--) {
            f[j] = max(f[j], f[j - v[i]] + w[i]);
        }
    }

輸入樣例

?? ?4 5
?? ?1 2
?? ?2 4
?? ?3 4
?? ?4 5
?? ?物品? ? ? 體積? ?價值
?? ?i=1? ? ? ? ? 1?? ??? ?2
?? ?i=2? ? ? ? ? 2?? ??? ?4
?? ?i=3? ? ? ? ? 3?? ??? ?4
?? ?i=4? ? ? ? ? 4?? ??? ?5? ??

?? ?當還沒進循環的時候
?? ?f[0] = 0; ?f[1] = 0; ?f[2] = 0; ?f[3] = 0; ?f[4] = 0; ?f[5] = 0;?
?? ?當進入循環時i==1,w[i]=2,v[i]=1;
?? ?j=5:f[5]=max(f[5],f[5-1]+2),即max(0,2)=2;即f[5]=2;
?? ?j=4:f[4]=max(f[4],f[4-1]+2),即max(0,2)=2;即f[4]=2;
?? ?j=3:f[3]=max(f[3],f[3-1]+2),即max(0,2)=2;即f[3]=2;
?? ?j=2:f[2]=max(f[2],f[2-1]+2),即max(0,2)=2;即f[2]=2;
?? ?j=1:f[1]=max(f[1],f[1-1]+2),即max(0,2)=2;即f[1]=2;
?? ?當進入循環 i == 2 時,w[i]=4,v[i]=2;
?? ?j=5:f[5]=max(f[5],f[5-2]+4),即max(2,6)=6,即f[5]=6;
?? ?j=4:f[5]=max(f[4],f[4-2]+4),即max(2,6)=6,即f[4]=6;
?? ?j=3:f[5]=max(f[3],f[3-2]+4),即max(2,6)=6,即f[3]=6;
?? ?j=2:f[5]=max(f[2],f[2-2]+4),即max(2,4)=4,即f[2]=4;
?? ?當進入循環 i == 3 時: w[i] = 4; v[i] = 3;
?? ?j=5:f[5]=max(f[5],f[5-3]+4),即max(6,8)=8,即f[5]=8;
?? ?j=4:f[4]=max(f[4],f[4-3]+4),即max(6,6)=6,即f[4]=6;
?? ?j=3:f[3]=max(f[3],f[3-3]+4),即max(6,4)=6,即f[3]=6;
?? ?當進入循環 i == 3 時: w[i] = 5; v[i] = 4;
?? ?j=5:f[5]=max(f[5],f[5-4]+5),即max(8,7)=8,即f[5]=8;
?? ?j=4:f[4]=max(f[4],f[4-4]+5),即max(6,5)=6,即f[4]=6;

模擬結束,最后max=8:發現沒有錯誤,即逆序就可以解決這個優化的問題了

最后為什么一維情況下枚舉背包容量需要逆序?

在二維情況下,狀態f[i][j]是由上一輪i - 1的狀態得來的,f[i][j]與f[i - 1][j]是獨立的。而優化到一維后,如果我們還是正序,則有f[較小體積]更新到f[較大體積],則有可能本應該用第i-1輪的狀態卻用的是第i輪的狀態。

簡單來說,一維情況正序更新狀態f[j]需要用到前面計算的狀態已經被「污染」,逆序則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qq_54847231/article/details/123746631

欄目分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