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編程語言 正文
左值引用與右值引用
1、左值與右值
概念1:
- 左值:可以放到等號左邊的東西叫左值。
- 右值:不可以放到等號左邊的東西就叫右值。
概念2
- 左值:可以取地址并且有名字的東西就是左值。
- 右值:不能取地址的沒有名字的東西就是右值。
概念3
- 左值是指那些在表達式執(zhí)行結(jié)束后依然存在的數(shù)據(jù),也就是持久性的數(shù)據(jù)。
- 右值是指那些在表達式執(zhí)行結(jié)束后不再存在的數(shù)據(jù),也就是臨時性的數(shù)據(jù)。
有一種很簡單的方法來區(qū)分左值和右值:對表達式取地址,如果編譯器不報錯就為左值,否則為右值。例如:int a = b + c;,a 是左值,有變量名,可以取地址,也可以放到等號左邊,表達式 b+c 的返回值是右值,沒有名字且不能取地址,&(b+c) 不能通過編譯,而且也不能放到等號左邊。
左值一般有:
- 變量名和函數(shù)名(注意:是函數(shù)名不是函數(shù)調(diào)用)
- 返回左值引用的函數(shù)調(diào)用
- 前置自增自減表達式++i、–i
- 由賦值表達式或賦值運算符連接的表達式(a=b, a += b等)
- 解引用表達式 *p
- 字符串字面值 “abcd”
2、純右值、將亡值
純右值和將亡值都屬于右值。
純右值:運算表達式產(chǎn)生的臨時變量、不和對象關(guān)聯(lián)的原始字面量、非引用返回的臨時變量、lambda 表達式等都是純右值。舉例:
- 除字符串字面值外的字面值
- 返回非引用類型的函數(shù)調(diào)用
- 后置自增自減表達式 i++、i–
- 算術(shù)表達式 a+b,a*b,a&&b,a==b 等
- 取地址表達式等,&a
將亡值:
將亡值是指 c++11 新增的和右值引用相關(guān)的表達式,通常指將要被移動的對象、T&& 函數(shù)的返回值、std::move函數(shù)的返回值、轉(zhuǎn)換為 T&& 類型轉(zhuǎn)換函數(shù)的返回值,將亡值可以理解為即將要銷毀的值,通過“盜取”其它變量內(nèi)存空間方式獲取的值,在確保其它變量不再被使用或者即將被銷毀時,可以避免內(nèi)存空間的釋放和分配,延長變量值的生命周期,常用來完成移動構(gòu)造或者移動賦值的特殊任務。舉例:
class A {
xxx;
};
A a;
auto c = std::move(a); // c是將亡值
auto d = static_cast<A&&>(a); // d是將亡值
3、左值引用與右值引用
左值引用就是對左值進行引用的類型,右值引用就是對右值進行引用的類型,他們都是引用,都是對象的一個別名,并不擁有所綁定對象的堆存,所以都必須立即初始化。引用可以通過引用修改變量的值,傳參時傳引用可以避免拷貝。
type &name = exp; // 左值引用
type &&name = exp; // 右值引用
左值引用
左值引用:能指向左值,不能指向右值的就是左值引用:
int a = 5;
int& b = a; // b是左值引用
b = 4;
int& c = 10; // error,10無法取地址,無法進行引用
const int& d = 10; // ok,因為是常引用,引用常量數(shù)字,這個常量數(shù)字會存儲在內(nèi)存中,可以取地址。
引用是變量的別名,由于右值沒有地址,沒法被修改,所以左值引用無法指向右值,等號右邊的值必須可以取地址,如果不能取地址,則會編譯失敗。
但是,const 左值引用(常量引用)是可以指向右值的:const 左值引用不會修改指向值,因此可以指向右值,這也是為什么要使用 const & 作為函數(shù)參數(shù)的原因之一。
右值引用
c++11 標準新引入了另一種引用方式,稱為右值引用,用 “&&” 表示。如果使用右值引用,那表達式等號右邊的值需要是右值(不能是左值),可以使用 std::move 函數(shù)強制把左值轉(zhuǎn)換為右值。
int a = 4;
int&& b = a; // error, a 是左值
int&& c = std::move(a); // ok
int num = 10;
int && a = num; //error, 右值引用不能初始化為左值
int && a = 10; // ok
【注意】和聲明左值引用一樣,右值引用也必須立即進行初始化操作。
左值引用與右值引用本質(zhì)
(1)右值引用指向左值
int a = 5; // a是個左值
int &ref_a_left = a; // 左值引用指向左值
int &&ref_a_right = std::move(a); // 通過std::move將左值轉(zhuǎn)化為右值,可以被右值引用指向
cout << a; // 打印結(jié)果:5
前面講過可以使用 std::move 函數(shù)強制把左值轉(zhuǎn)換為右值,實現(xiàn)右值引用指向左值。std::move 是一個非常有迷惑性的函數(shù):
- 不理解左右值概念的人們往往以為它能把一個變量里的內(nèi)容移動到另一個變量,比如在上邊的代碼里,看上去是左值 a 通過 std::move 移動到了右值 ref_a_right 中,那是不是a里邊就沒有值了?并不是,打印出a的值仍然是5。
- 事實上 std::move 移動不了什么,唯一的功能是把左值強制轉(zhuǎn)化為右值,讓右值引用可以指向左值。其實現(xiàn)等同于一個類型轉(zhuǎn)換: static_cast<T&&>(lvalue)。 所以,單純的 std::move(xxx) 不會有性能提升。
同樣的,右值引用能指向右值,本質(zhì)上也是把右值提升為一個左值,并定義一個右值引用通過 std::move:
int &&ref_a = 5;
ref_a = 6;
// 等同于以下代碼:
int temp = 5;
int &&ref_a = std::move(temp);
ref_a = 6;
(2)左值引用、右值引用本身是左值還是右值?
被聲明出來的左、右值引用都是左值。 因為被聲明出的左右值引用是有地址的,也位于等號左邊。仔細看下邊代碼:
// 形參是個右值引用
void change(int &&right_value) { right_value = 8; }
int main() {
int a = 5; // a是個左值
int &ref_a_left = a; // ref_a_left是個左值引用
int &&ref_a_right = std::move(a); // ref_a_right是個右值引用
change(a); // 編譯不過,a是左值,change參數(shù)要求右值
change(ref_a_left); // 編譯不過,左值引用ref_a_left本身也是個左值
change(ref_a_right); // 編譯不過,右值引用ref_a_right本身也是個左值
change(std::move(a)); // 編譯通過
change(std::move(ref_a_right)); // 編譯通過
change(std::move(ref_a_left)); // 編譯通過
change(5); // 當然可以直接接右值,編譯通過
cout << &a << ' ';
cout << &ref_a_left << ' ';
cout << &ref_a_right;
// 打印這三個左值的地址,都是一樣的
}
看完后你可能有個問題,std::move 會返回一個右值引用 int && ,它是左值還是右值呢? 從表達式 int &&ref = std::move(a) 來看,右值引用 ref 指向的必須是右值,所以move返回的 int && 是個右值。所以右值引用既可能是左值,又可能是右值嗎? 確實如此:右值引用既可以是左值也可以是右值,如果有名稱則為左值,否則是右值。
或者說:作為函數(shù)返回值的 && 是右值,直接聲明出來的 && 是左值。 這同樣也符合前面章節(jié)對左值,右值的判定方式:其實引用和普通變量是一樣的, int &&ref = std::move(a) 和 int a = 5 沒有什么區(qū)別,等號左邊就是左值,右邊就是右值。
(3)無論是左值引用還是右值引用都是引用
int temp = 5;
int &ref_t = temp;
int &&ref_a = std::move(temp);
ref_a = 6;
cout << &temp << "," << &ref_t << "," << &ref_a<<endl;
cout << "temp:" <<temp <<endl;
// 輸出結(jié)果
// 0x61fe84 0x61fe84 0x61fe84
// temp:6
最后,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得到如下結(jié)論:
- 從性能上講,左右值引用沒有區(qū)別,傳參使用左右值引用都可以避免拷貝。
- 右值引用可以直接指向右值,也可以通過 std::move 指向左值;而左值引用只能指向左值(const左值引用也能指向右值)。
- 作為函數(shù)形參時,右值引用更靈活。雖然 const 左值引用也可以做到左右值都接受,但它無法修改,有一定局限性。
void f(const int& n) {
n += 1; // 編譯失敗,const左值引用不能修改指向變量
}
void f2(int&& n) {
n += 1; // ok
}
int main() {
f(5);
f2(5);
}
4、右值引用和 std::move 使用場景
std::move 只是類型轉(zhuǎn)換工具,不會對性能有好處;右值引用在作為函數(shù)形參時更具靈活性。他們有什么實際應用場景嗎?
1、右值引用優(yōu)化性能,避免深拷貝
(1)淺拷貝重復釋放:對于含有堆內(nèi)存的類,我們需要提供深拷貝的拷貝構(gòu)造函數(shù),如果使用默認構(gòu)造函數(shù),會導致堆內(nèi)存的重復刪除,比如下面的代碼:
class A {
public:
A(int size) : size_(size) { data_ = new int[size]; }
A() {}
A(const A& a) {
size_ = a.size_;
data_ = a.data_;
cout << "copy " << endl;
}
~A() { delete[] data_; }
int* data_;
int size_;
};
int main() {
A a(10);
A b = a;
cout << "b " << b.data_ << endl;
cout << "a " << a.data_ << endl;
return 0;
}
上面代碼中,兩個輸出的是相同的地址,a 和 b 的 data_ 指針指向了同一塊內(nèi)存,這就是淺拷貝,只是數(shù)據(jù)的簡單賦值,那再析構(gòu)時 data_ 內(nèi)存會被釋放兩次,導致程序出問題,這里正常會出現(xiàn) double free 導致程序崩潰的。
(2)深拷貝構(gòu)造函數(shù)
在上面的代碼中,默認構(gòu)造函數(shù)是淺拷貝,在析構(gòu)的時候會導致重復刪除指針。正確的做法是提供深拷貝的拷貝構(gòu)造函數(shù),比如下面的代碼: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
public:
A() : m_ptr(new int(0)) { cout << "constructor A" << endl; }
A(const A& a) : m_ptr(new int(*a.m_ptr)) {
cout << "copy constructor A" << endl;
}
~A() {
cout << "destructor A, m_ptr:" << m_ptr << endl;
delete m_ptr;
m_ptr = nullptr;
}
private:
int* m_ptr;
};
// 為了避免返回值優(yōu)化,此函數(shù)故意這樣寫
A Get(bool flag) {
A a;
A b;
cout << "ready return" << endl;
if (flag)
return a;
else
return b;
}
int main() {
{
A a = Get(false); // 正確運行
}
cout << "main finish" << endl;
return 0;
}
深拷貝就是在拷貝對象時,如果被拷貝對象內(nèi)部還有指針引用指向其它資源,自己需要重新開辟一塊新內(nèi)存存儲資源,而不是簡單的賦值。雖然深拷貝可以解決淺拷貝的問題,但是存在效率問題。
(3)移動構(gòu)造函數(shù)
深拷貝構(gòu)造函數(shù)可以保證拷貝構(gòu)造時的安全性,但有時這種拷貝構(gòu)造存在效率問題,比如上面代碼中的拷貝構(gòu)造就是不必要的。上面代碼中的 Get 函數(shù)會返回臨時變量,然后通過這個臨時變量拷貝構(gòu)造了一個新的對象 b,臨時變量在拷貝構(gòu)造完成之后就銷毀了,如果堆內(nèi)存很大,那么,這個拷貝構(gòu)造的代價會很大,帶來了額外的性能損耗。
有沒有辦法避免臨時對象的拷貝構(gòu)造呢?答案是肯定的。看下面的代碼: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
public:
A() : m_ptr(new int(0)) { cout << "constructor A" << endl; }
A(const A& a) : m_ptr(new int(*a.m_ptr)) {
cout << "copy constructor A" << endl;
}
// 移動構(gòu)造函數(shù),可以淺拷貝
A(A&& a) : m_ptr(a.m_ptr) {
a.m_ptr = nullptr; // 為防止a析構(gòu)時delete data,提前置空其m_ptr
cout << "move constructor A" << endl;
}
~A() {
cout << "destructor A, m_ptr:" << m_ptr << endl;
if (m_ptr) delete m_ptr;
}
private:
int* m_ptr;
};
// 為了避免返回值優(yōu)化,此函數(shù)故意這樣寫
A Get(bool flag) {
A a;
A b;
cout << "ready return" << endl;
if (flag)
return a;
else
return b;
}
int main() {
{
A a = Get(false); // 返回右值,調(diào)用移動構(gòu)造函數(shù)
}
cout << "main finish" << endl;
return 0;
}
上面的代碼中實現(xiàn)了移動構(gòu)造( Move Construct)。從移動構(gòu)造函數(shù)的實現(xiàn)中可以看到,它的參數(shù)是一個右值引用類型的參數(shù) A&&,這里沒有深拷貝,只有淺拷貝,這樣就避免了對臨時對象的深拷貝,提高了性能。
在實際開發(fā)中,通常在類中自定義移動構(gòu)造函數(shù)的同時,會再為其自定義一個適當?shù)目截悩?gòu)造函數(shù),由此當用戶利用右值初始化類對象時,會調(diào)用移動構(gòu)造函數(shù);使用左值(非右值)初始化類對象時,會調(diào)用拷貝構(gòu)造函數(shù)。
這里的 A&& 用來根據(jù)參數(shù)是左值還是右值來建立分支,如果是臨時值,則會選擇移動構(gòu)造函數(shù)。
移動構(gòu)造函數(shù)只是將臨時對象的資源做了淺拷貝,不需要對其進行深拷貝,從而避免了額外的拷貝,提高性能。這也就是所謂的移動語義( move 語義),右值引用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用來支持移動語義的(移動語義的分析詳細見下文)。
引用限定符
將左值的類對象稱為左值對象,將右值的類對象稱為右值對象。默認情況下,對于類中用 public 修飾的成員函數(shù),既可以被左值對象調(diào)用,也可以被右值對象調(diào)用,舉個例子: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demo {
public:
demo(int num) : num(num) {}
int get_num() { return this->num; }
private:
int num;
};
int main() {
demo a(10);
cout << a.get_num() << endl;
cout << move(a).get_num() << endl;
return 0;
}
可以看到,demo 類中的 get_num() 成員函數(shù)既可以被 a 左值對象調(diào)用,也可以被 move(a) 生成的右值 demo 對象調(diào)用,運行程序會輸出兩個 10。
某些場景中,我們可能需要限制調(diào)用成員函數(shù)的對象的類型(左值還是右值),為此 c++11 新添加了引用限定符。所謂引用限定符,就是在成員函數(shù)的后面添加 “&” 或者 “&&”,從而限制調(diào)用者的類型(左值還是右值)。【注意】引用限定符不適用于靜態(tài)成員函數(shù)和友元函數(shù)。
// 代碼修改
class demo {
public:
demo(int num) : num(num) {}
int get_num() & { return this->num; } // 添加了 "&",限定調(diào)用該函數(shù)的對象必須是左值對象
private:
int num;
};
int main() {
demo a(10);
cout << a.get_num() << endl; // 正確
// cout << move(a).get_num() << endl; // 錯誤
return 0;
}
// 代碼修改
class demo {
public:
demo(int num) : num(num) {}
int get_num() && { return this->num; } // 添加了 "&&",限定調(diào)用該函數(shù)的對象必須是右值對象
private:
int num;
};
int main() {
demo a(10);
//cout << a.get_num() << endl; // 錯誤
cout << move(a).get_num() << endl; // 正確
return 0;
}
const 和引用限定符
const 也可以用于修飾類的成員函數(shù),習慣稱為常成員函數(shù)。
const 和引用限定符修飾類的成員函數(shù)時,都位于函數(shù)的末尾。C++11 標準規(guī)定,當引用限定符和 const 修飾同一個類的成員函數(shù)時,const 必須位于引用限定符前面。如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demo {
public:
demo(int num, int num2) : num(num), num2(num2) {}
//左值和右值對象都可以調(diào)用
int get_num() const& { return this->num; }
//僅供右值對象調(diào)用
int get_num2() const&& { return this->num2; }
private:
int num;
int num2;
};
【注意】當 const && 修飾類的成員函數(shù)時,調(diào)用它的對象只能是右值對象;當 const & 修飾類的成員函數(shù)時,調(diào)用它的對象既可以是左值對象,也可以是右值對象。無論是 const && 還是 const & 限定的成員函數(shù),內(nèi)部都不允許對當前對象做修改操作。
移動語義—std::move()
所謂移動語義,指的就是以移動而非深拷貝的方式初始化含有指針成員的類對象:之前的拷貝是對于別人的資源,自己重新分配一塊內(nèi)存存儲復制過來的資源,而對于移動語義,類似于轉(zhuǎn)讓或者資源竊取的意思,對于那塊資源,轉(zhuǎn)為自己所擁有,別人不再擁有也不會再使用,通過 c++11 新增的移動語義可以省去很多拷貝負擔,怎么利用移動語義呢,是通過移動構(gòu)造函數(shù)。
移動語義可以將資源(堆、系統(tǒng)對象等)通過淺拷貝方式從一個對象轉(zhuǎn)移到另一個對象,這樣能夠減少不必要的臨時對象的創(chuàng)建、拷貝以及銷毀,可以大幅度提高 c++ 應用程序的性能,消除臨時對象的維護(創(chuàng)建和銷毀)對性能的影響。
class A {
public:
A(int size) : size_(size) { data_ = new int[size]; }
A() {}
A(const A& a) {
size_ = a.size_;
data_ = new int[size_];
cout << "copy " << endl;
}
A(A&& a) { // 移動構(gòu)造函數(shù)
this->data_ = a.data_;
a.data_ = nullptr;
cout << "move " << endl;
}
~A() {
if (data_ != nullptr) {
delete[] data_;
}
}
int* data_;
int size_;
};
int main() {
A a(10);
A b = a;
A c = std::move(a); // 返回右值,調(diào)用移動構(gòu)造函數(shù)
return 0;
}
如果不使用 std::move(),會有很大的拷貝代價,使用移動語義可以避免很多無用的拷貝,提供程序性能,c++ 所有的 STL 都實現(xiàn)了移動語義,方便我們使用。
【注意1】移動語義僅針對于那些實現(xiàn)了移動構(gòu)造函數(shù)的類的對象,對于那種基本類型 int、float 等沒有任何優(yōu)化作用,還是會拷貝,因為它們實現(xiàn)沒有對應的移動構(gòu)造函數(shù)。
【注意2】在實際開發(fā)中,通常在類中自定義移動構(gòu)造函數(shù)的同時,會再為其自定義一個適當?shù)目截悩?gòu)造函數(shù),由此當用戶利用右值初始化類對象時,會調(diào)用移動構(gòu)造函數(shù);使用左值(非右值)初始化類對象時,會調(diào)用拷貝構(gòu)造函數(shù)。
完美轉(zhuǎn)發(fā)
首先,解釋一下什么是完美轉(zhuǎn)發(fā),它指的是函數(shù)模板可以將自己的參數(shù)“完美”地轉(zhuǎn)發(fā)給內(nèi)部調(diào)用的其它函數(shù)。所謂完美,即不僅能準確地轉(zhuǎn)發(fā)參數(shù)的值,還能保證被轉(zhuǎn)發(fā)參數(shù)的左、右值屬性不變。例如: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function(T t) {
otherdef(t);
}
如上所示,function() 函數(shù)模板中調(diào)用了 otherdef() 函數(shù)。在此基礎上,完美轉(zhuǎn)發(fā)指的是:如果 function() 函數(shù)接收到的參數(shù) t 為左值,那么該函數(shù)傳遞給 otherdef() 的參數(shù) t 也是左值;反之如果 function() 函數(shù)接收到的參數(shù) t 為右值,那么傳遞給 otherdef() 函數(shù)的參數(shù) t 也必須為右值。
顯然, function() 函數(shù)模板并沒有實現(xiàn)完美轉(zhuǎn)發(fā)。一方面,參數(shù) t 為非引用類型,這意味著在調(diào)用 function() 函數(shù)時,實參將值傳遞給形參的過程就需要額外進行一次拷貝操作;另一方面,無論調(diào)用 function() 函數(shù)模板時傳遞給參數(shù) t 的是左值還是右值,對于函數(shù)內(nèi)部的參數(shù) t 來說,它有自己的名稱,也可以獲取它的存儲地址,因此它永遠都是左值,也就是說,傳遞給 otherdef() 函數(shù)的參數(shù) t 永遠都是左值。總之,無論從那個角度看, function() 函數(shù)的定義都不“完美”。
接下來,那如何實現(xiàn)完美轉(zhuǎn)發(fā)呢,答案是使用 std::forward():
- 首先在定義模板函數(shù)時,采用右值引用的語法格式定義參數(shù)類型,由此該函數(shù)既可以接收外界傳入的左值,也可以接收右值;
- 其次,還需要使用 c++11 標準庫提供的 std::forword() 模板函數(shù)修飾被調(diào)用函數(shù)中需要維持左、右值屬性的參數(shù)。
由此即可輕松實現(xiàn)函數(shù)模板中參數(shù)的完美轉(zhuǎn)發(fā),如下所示:
void PrintV(int& t) {
cout << "lvalue" << endl;
}
void PrintV(int&& t) {
cout << "rvalue" << endl;
}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Test(T&& t) { // 1、采用右值引用的語法格式定義參數(shù)類型
PrintV(t);
PrintV(std::forward<T>(t));
PrintV(std::move(t));
}
int main() {
Test(1); // lvalue rvalue rvalue
int a = 1;
Test(a); // lvalue lvalue rvalue
// 2、使用 std::forword() 模板函數(shù)修飾被調(diào)用函數(shù)
Test(std::forward<int>(a)); // lvalue rvalue rvalue
Test(std::forward<int&>(a)); // lvalue lvalue rvalue
Test(std::forward<int&&>(a)); // lvalue rvalue rvalue
return 0;
}
- Test(1):1是右值,模板中 T &&t 這種為萬能引用,右值 1 傳到 Test 函數(shù)中變成了右值引用,但是調(diào)用 PrintV() 時候,t 變成了左值,因為它變成了一個擁有名字的變量,所以打印 lvalue,而 PrintV(std::forward<T>(t)) 時候,會進行完美轉(zhuǎn)發(fā),按照原來的類型轉(zhuǎn)發(fā),所以打印 rvalue,PrintV(std::move(t)) 毫無疑問會打印 rvalue。
- Test(a):a 是左值,模板中 T && 這種為萬能引用,左值 a 傳到 Test 函數(shù)中變成了左值引用,所以有代碼中打印。
- Test(std::forward<T>(a)):轉(zhuǎn)發(fā)為左值還是右值,依賴于 T,T 是左值那就轉(zhuǎn)發(fā)為左值,T 是右值那就轉(zhuǎn)發(fā)為右值。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重載被調(diào)用函數(shù),查看完美轉(zhuǎn)發(fā)的效果
void otherdef(int & t) {
cout << "lvalue\n";
}
void otherdef(const int & t) {
cout << "rvalue\n";
}
//實現(xiàn)完美轉(zhuǎn)發(fā)的函數(shù)模板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function(T&& t) {
otherdef(forward<T>(t));
}
int main()
{
function(5); // rvalue
int x = 1;
function(x); // lvalue
return 0;
}
// 打印結(jié)果
// rvalue
// lvalue
emplace_back 減少內(nèi)存拷貝和移動
對于STL容器,c++11 后引入了 emplace_back 接口。emplace_back 是就地構(gòu)造,不用構(gòu)造后再次復制到容器中,因此效率更高。考慮這樣的語句:
vector<string> testVec;
testVec.push_back(string(16, 'a'));
上述語句足夠簡單易懂,將一個 string 對象添加到 testVec 中。底層實現(xiàn):
- 首先,string(16, ‘a(chǎn)’) 會創(chuàng)建一個 strin g類型的臨時對象,這涉及到一次string 構(gòu)造過程。
- 其次,vector 內(nèi)會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 string 對象,這是第二次構(gòu)造。
- 最后在 push_back 結(jié)束時,最開始的臨時對象會被析構(gòu)。加在一起,這兩行代碼會涉及到兩次 string 構(gòu)造和一次析構(gòu)。
c++11 可以用 emplace_back 代替 push_back,emplace_back 可以直接在vector中構(gòu)建一個對象,而非創(chuàng)建一個臨時對象,再放進vector,再銷毀。emplace_back可以省略一次構(gòu)建和一次析構(gòu),從而達到優(yōu)化的目的。
emplace_back 內(nèi)部沒有使用拷貝構(gòu)造函數(shù),也沒有使用移動構(gòu)造函數(shù),而是直接調(diào)用構(gòu)造函數(shù),因此更加高效。
總結(jié)
c++11 在性能上做了很大的改進,最大程度減少了內(nèi)存移動和復制,通過右值引用、 forward、emplace 和一些無序容器我們可以大幅度改進程序性能。
- 右值引用僅僅是通過改變資源的所有者(剪切方式,而不是拷貝方式)來避免內(nèi)存的拷貝,能大幅度提高性能。
- forward 能根據(jù)參數(shù)的實際類型轉(zhuǎn)發(fā)給正確的函數(shù)(參數(shù)用 &&的方式)。
- emplace 系列函數(shù)通過直接構(gòu)造對象的方式避免了內(nèi)存的拷貝和移動。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004203/article/details/129166962
- 上一篇:沒有了
-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guān)推薦
- 2021-11-03 Linux系統(tǒng)下grub.cfg文件損壞修復步驟_Linux
- 2022-03-15 el-form-item prop屬性動態(tài)綁定不生效
- 2022-05-24 Django框架基礎認證模塊auth應用示例_python
- 2022-10-16 docker保存鏡像到本地并加載本地鏡像文件詳解_docker
- 2022-10-18 使用shell腳本快速登錄容器的實現(xiàn)步驟_linux shell
- 2022-08-15 VPP靜態(tài)映射實現(xiàn)DNAT
- 2022-07-06 安裝pytorch報錯torch.cuda.is_available()=false問題的解決過程_
- 2022-08-02 C#5.0中的異步編程關(guān)鍵字async和await_C#教程
- 欄目分類
-
- 最近更新
-
- window11 系統(tǒng)安裝 yarn
- 超詳細win安裝深度學習環(huán)境2025年最新版(
- Linux 中運行的top命令 怎么退出?
- MySQL 中decimal 的用法? 存儲小
- get 、set 、toString 方法的使
- @Resource和 @Autowired注解
- Java基礎操作-- 運算符,流程控制 Flo
- 1. Int 和Integer 的區(qū)別,Jav
- spring @retryable不生效的一種
- Spring Security之認證信息的處理
- Spring Security之認證過濾器
- Spring Security概述快速入門
- Spring Security之配置體系
- 【SpringBoot】SpringCache
- Spring Security之基于方法配置權(quán)
- redisson分布式鎖中waittime的設
- maven:解決release錯誤:Artif
- restTemplate使用總結(jié)
- Spring Security之安全異常處理
- MybatisPlus優(yōu)雅實現(xiàn)加密?
- Spring ioc容器與Bean的生命周期。
- 【探索SpringCloud】服務發(fā)現(xiàn)-Nac
- Spring Security之基于HttpR
- Redis 底層數(shù)據(jù)結(jié)構(gòu)-簡單動態(tài)字符串(SD
- arthas操作spring被代理目標對象命令
- Spring中的單例模式應用詳解
- 聊聊消息隊列,發(fā)送消息的4種方式
- bootspring第三方資源配置管理
- GIT同步修改后的遠程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