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編程語言 正文
Redis中RDB
和AOF
定時間間隔執行數據集的時間快照,把某一時刻數據和妝容以文件的形式寫到磁盤上,也就是快照。
配置文件
如果是普通安裝方式可以跳過,如果是docker安裝,需要到官網下載redis.conf
配置文件到本地,地址如下
http://download.redis.io/redis-stable/redis.conf
設置配置Redis文件配置路徑
創建存放rediscon
f文件夾如果不想存放到這里也可以換一個地方;創建完成后將下載好的配置文件拖入到里面
mkdir - p /home/docker/redis/config
設置redis
的data
存放目錄,如果不想存放到這里;也可以換一個地方
mkdir -p /home/docker/redis/data
拉取鏡像
docker pull redis
運行redis
,這里路徑就是上面我配置的路徑
docker run -p 6379:6379 --name redis \
-v /home/docker/redis/config/redis.conf:/etc/redis/redis.conf \
-v /home/docker/redis/data:/data \
-d redis redis-server /etc/redis/redis.conf \
--appendonly yes
如果需要設置開機啟動
docker update --restart=always redis
進入鏡像的Redis,可以看到配置文件已存在
docker exec -it redis bash
cd /etc/redis/
之后只需要在外面修改配置文件,里面的配置文件也會跟著改,這樣就不用切換到鏡像內部去改配置文件了
設置配置文件設置
5秒內2次修改就保存
save 5 2
修改dump文件保存路徑
修改保存文件到/data/redis/dumpfiles
,文件夾一定要先存在
# 可以先使用命令
mkdir -p /data/redis/dumpfiles
**修改配置文件 **
dir /data/redis/dumpfiles
# 獲取文件目錄
config get dir
獲取密碼
CONFIG GET requirepass
獲取端口號
CONFIG GET port
Redis默認是有數據保存的功能,但是只是在停機的時候,如果這時候突然宕機數據還是會丟失。
RDB
RDB
文件(dump.rdb
),其中RDB
就是Redis
就是Redis DataBase
縮寫也被叫做Redis數據快照。簡單來說就是把內存中的所有數據都記錄到磁盤中。當Redis
實例故障重啟后,從磁盤讀取快照文件,恢復數據。
快照文件稱為RDB
文件,默認是保存在當前運行目錄。
- RDB方式bgsave的基本流程?
- fork主進程得到一個子進程,共享內存空間
- 子進程讀取內存數據并寫入新的
RDB
文件 - 用新RDB文件替換舊的
RDB
文件
-
RDB
會在什么時候執行?save 60 1000代表什么含義?- 默認是服務停止時
- 代表60秒內至少執行1000次修改則觸發
RDB
-
RDB
的缺點?- 執行時間間隔廠,兩次
RDB
之間寫入數據有丟失風險 - fork子進程、壓縮、寫出
RDB
文件都比較耗時
- 執行時間間隔廠,兩次
save
由Redis
主進程來來執行RDB
,會阻塞所有命令,這種方式并不推薦。
# 900秒內有一次修改就執行
save 900 1
# 300 秒內有10次修改就執行
save 300 10
# 60秒內有10000次修改就保存
save 60 10000
RDB
的其它設置可以在redis.conf
配置中設置
# 是否壓縮,建議不開啟因為會消耗CPU
rdbcompression yes # 默認是開啟的
# RDB文件名稱
dbfilename dump.rdb
bgsave
開啟子進程來執行RDB
,避免主進程受到影響。子進程共享主進程的內存數據。完成fork后讀取內存數據并寫入 RDB
文件。
fork采用的是copy-on-write技術,會創建一個新的RDB
文件會替換舊的RDB
文件。
AOF
AOF
全稱為Append 0nly File
(追加文件)。Redis
處理的每一個寫命令都會記錄在AOF
文件,可以看做是命令日志文件。
也是解決RDB
的缺點,開啟方式,修改redis.conf
正常都是使用appendfsyns everysec
# 是否開啟AOF,默認是no
appendonly yes
# AOF文件的名稱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 表示每執行一次寫命令,立即記錄到AOF文件
appendfsync always
# 寫命令執行先放入AOF緩沖 區,然后表示每隔1秒將緩沖區數據寫到AOF文件,是默認安裝
appendfsync everysec
# 寫命令執行完先放入AOF緩沖區,由操作系統決定何時將緩沖區內容寫入磁盤
appendfsync no
因為是記錄命令,AOF文件會比RDB文件大的多。而且AOF會記錄對同一個key的多次寫操作,但只有最后一次寫操作才有意義。通過執行bgrewriteaof
命令,可以讓AOF文件執行重寫功能,用最少的命令達到相同效果。
# AOF文件比上次文件 增長超過多少百分比則觸發重寫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 AOF文件體積最小多大以上才觸發重寫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次寫操作才有意義。通過執行bgrewriteaof
命令,可以讓AOF文件執行重寫功能,用最少的命令達到相同效果。
# AOF文件比上次文件 增長超過多少百分比則觸發重寫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 AOF文件體積最小多大以上才觸發重寫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533577/article/details/135239894
- 上一篇:沒有了
-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推薦
- 2022-12-13 C++?Boost?StringAlgorithms超詳細講解_C 語言
- 2022-04-01 本地存儲(Local Storage) 和 會話存儲(Session Storage)
- 2022-07-31 Android?中的類文件和類加載器詳情_Android
- 2022-12-09 C++筆記-設置cout輸出數據的寬度和填充方式_C 語言
- 2022-04-20 python錯誤提示:Errno?2]?No?such?file?or?directory的解決方法
- 2022-12-09 Python網絡編程之Python編寫TCP協議程序的步驟_python
- 2022-01-16 jQuery 核心函數和事件處理
- 2022-04-11 C#基于Sockets類實現TCP通訊_C#教程
- 欄目分類
-
- 最近更新
-
- window11 系統安裝 yarn
- 超詳細win安裝深度學習環境2025年最新版(
- Linux 中運行的top命令 怎么退出?
- MySQL 中decimal 的用法? 存儲小
- get 、set 、toString 方法的使
- @Resource和 @Autowired注解
- Java基礎操作-- 運算符,流程控制 Flo
- 1. Int 和Integer 的區別,Jav
- spring @retryable不生效的一種
- Spring Security之認證信息的處理
- Spring Security之認證過濾器
- Spring Security概述快速入門
- Spring Security之配置體系
- 【SpringBoot】SpringCache
- Spring Security之基于方法配置權
- redisson分布式鎖中waittime的設
- maven:解決release錯誤:Artif
- restTemplate使用總結
- Spring Security之安全異常處理
- MybatisPlus優雅實現加密?
- Spring ioc容器與Bean的生命周期。
- 【探索SpringCloud】服務發現-Nac
- Spring Security之基于HttpR
- Redis 底層數據結構-簡單動態字符串(SD
- arthas操作spring被代理目標對象命令
- Spring中的單例模式應用詳解
- 聊聊消息隊列,發送消息的4種方式
- bootspring第三方資源配置管理
- GIT同步修改后的遠程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