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高清视频-国产福利视频导航-黄色在线播放国产-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www.shdianci.com

學無先后,達者為師

網站首頁 編程語言 正文

Golang?斷言與閉包使用解析_Golang

作者:樹獺叔叔 ? 更新時間: 2022-09-24 編程語言

1. Go斷言的使用

Go中的斷言用于判斷變量的類型,其使用形式如下所示:

value, ok := x.(T)

上面的代碼是判斷x是否為T類型的變量:

  • 如果 T 的某個具體的類型,斷言會檢查 x 是否為該類型,如果是的話買就返回 x 以及一個布爾值true,反之返回一個false
  • 如果 T 是接口類型,類型斷言會檢查 x 的動態類型是否滿足 T。如果檢查成功,返回值是一個類型為 T 的接口值,以及一個布爾值true,反之返回一個false
  • 我們也可以不接受返回的布爾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斷言失敗,會直接panic,所以非常不推薦這種處理方式

另外,斷言和可以與switch配合使用

    switch a.(type) {
        case int:
        fmt.Println("the type of a is int")
        case string:
        fmt.Println("the type of a is string")
        case float64:
        fmt.Println("the type of a is float")
        default:
        fmt.Println("unknown type")
    }

2. 閉包的解讀

閉包是由函數和與其相關的引用環境組合而成的實體。

概念上說起來有些抽象,下面我們以一個具體的例子來理解。

func foo1(x int) func() {
  return func() {
    x = x + 1
    fmt.Printf("foo2 val = %d\n", x)
  }
}

f1 := foo1(1)
f1() // 2
f1() // 3

在上面的例子中,f1() 與他的變量x(值為1)共同組成了一個閉包,每次調用f1(),x的值就會+1并且打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閉包延長了變量的生命周期(棧上分配改為了堆上分配)。

2.1 指針傳遞

func foo2(x *int) func() {
  return func() {
    *x = *x + 1
    fmt.Printf("foo2 val = %d\n", *x)
  }
}

x := 1
f1 := foo2(&x)
f2 := foo2(&x)
f1() // 2
f2() // 3

通過第一個例子,我們知道,函數以及其環境(傳入的變量)組成了閉包,這個時候,如果傳入的是一個指針,那么就會存在多個閉包共用一個變量的情況。

2.2 延遲綁定

閉包的延遲綁定,通俗地說,就是閉包的函數在第一次調用的時候才會與環境的變量進行綁定,我們依然以上面提到的兩個函數為例子:

func foo1(x int) func() {
  return func() {
    x = x + 1
    fmt.Printf("foo2 val = %d\n", x)
  }
}

func foo2(x *int) func() {
  return func() {
    *x = *x + 1
    fmt.Printf("foo2 val = %d\n", *x)
  }
}

x := 1
f1 := foo1(x)
f2 := foo2(&x)
f2() // 2
f1() // 3
  • 我們創建了f1與f2兩個閉包函數,以及變量 x 的值為1
  • 在f1與f2創建的時候,變量并沒有與函數綁定
  • 第一次調用f2()時,&x與其綁定,x的值+1,變為2
  • 第一次調用f1()時,x與其綁定,這時x已經變為2了,再+1,所以變為3

2.3 Go Routine的延遲綁定

我們在一個函數中啟動 Go Routine 調用另一個函數:

func show(v interface{}) {
    fmt.Printf("foo4 val = %v\n", v)
}
func foo4() {
    values := []int{1, 2, 3, 5}
    for _, val := range values {
        go show(val)
    }
}
?
foo4()
//foo3 val = 2
//foo3 val = 3
//foo3 val = 1
//foo3 val = 5

因為Go Routine的執行順序是隨機并行的,因此執行多次foo4()輸出的順序不一行相同,但是一定打印了“1,2,3,5”各個元素。

但是,如果我們以匿名函數的形式嘗試復現上面的邏輯,會發現:

func foo5() {
    values := []int{1, 2, 3, 5}
    for _, val := range values {
        go func() {
            fmt.Printf("foo5 val = %v\n", val)
        }()
    }
}

foo5()
//foo3 val = 5
//foo3 val = 5
//foo3 val = 5
//foo3 val = 5

其實這個問題的本質同閉包的延遲綁定,或者說,這段匿名函數的對象就是閉包。在我們調用go func() { xxx }()的時候,只要沒有真正開始執行這段代碼,那它還只是一段函數聲明。而在這段匿名函數被執行的時候,才是內部變量尋找真正賦值的時候。for-loop的遍歷幾乎是“瞬時”完成的,4個Go Routine真正被執行在其后,所以會產生上面的情況。

原文鏈接:https://juejin.cn/post/7119386958668759054

欄目分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