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高清视频-国产福利视频导航-黄色在线播放国产-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www.shdianci.com

學無先后,達者為師

網站首頁 編程語言 正文

C語言一個函數如何實現好幾個return返回值_C 語言

作者:壯壯 ? 更新時間: 2022-10-07 編程語言

1.全局變量法(慎用)(宏定義也可以實現)

使用全局變量的原因

由于全局變量的作用域是從變量定義處開始直到程序結束,而對于編寫有多個返回值的C語言函數,我們可以考慮把要返回的多個值定義成全局變量。當函數被調用時,全局變量被更改,我們再把更改后的全局變量值應用于主調函數中。函數被調用后被更改后的全局變量值即為函數的數個返回值

//實例:自定義一個函數,依次分別返回兩個數中較大的和較小的
 
#include <stdio.h>
 

int max = 0;
int min = 0;

void max_min(int x, int y)
{
	max = x;
	min = x;
	max = (x > y) ? x : y;
	min = (x < y) ? x : y;
}

int main()
{
	int a = 0;
	int b = 0;
	scanf("%d %d", &a, &b);
	max_min(a, b);
	printf("%d %d", max, min);
	return 0;
}

運行結果

方法分析

我們都知道,設計函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高內聚低耦合,函數設計出來最好是一個獨立的模塊,內部的程序最好與外部減少糾纏,但是這種通過全局變量來實現多個return返回值的方法就嚴重破壞了函數的獨立性,原因很簡單,你想,全局變量在整個源程序都是可以使用的,如果你在函數內部使用了這個全局變量,但是這個全局變量也很有可能在其他地方被其他代碼給改掉。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如果整個程序代碼比較少的時候可以用用,如果程序很復雜,涉及多個函數多個文件的話,還是考慮一下下面的幾種方法

2.數組指針法

使用數組指針法的原因

對于函數參數的傳遞,我們知道有傳值和傳址這兩種方法。我們來復習一下這兩個方法的差異,傳值的話,函數參數是形參,形參是實參的一份臨時拷貝,對形參的修改不會影響實參;傳址的話,我們把實參的地址傳過來,函數形參可以通過這個門牌號(地址)找到實參,因此也可以通過這個地址對實參進行修改。因此我們可以在主函數定義一個數組,將需要函數返回的值以變量的形式定義在這個數組里,然后把數組地址傳給函數,通過數組地址找到數組并把返回值存放到數組里,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數組里看到多個返回值了

//實例:自定義一個函數,依次分別返回兩個數中較大的和較小的
// 
 #include <stdio.h>
 
void max_min(int arr[])
{
	if (arr[1] > arr[0])
	{
		int tmp = 0;
		tmp = arr[1];
		arr[1] = arr[0];
		arr[0] = tmp;
	}
}


int main()
{
	int arr[2] = { 0 };
	int i = 0;
	printf("請輸入你要比較的兩個數:>\n");
	for (i = 0; i < 2; i++)
	{
		scanf("%d", &arr[i]);
	}
	max_min(arr);
	printf("較大的數是: %d\n", arr[0]);
	printf("較小的數是: %d\n", arr[1]);
	return 0;
}

運行結果

方法分析

這種方法的缺陷就是要求返回值的類型必須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可以看看第三種方法(第一個方法也可以實現多個返回值類型不一致的函數,但是就是太危險了)

3.結構體指針法

使用結構體指針法的原因

我們能夠知道,結構體里能夠定義多種類型的數據,但是存值方法卻類似數組,所以利用結構體簡直就是集上面兩種方法之大成(存值形式類似數組的話,也就可以傳址給函數,避免出現全局變量的尷尬情況,而結構體內多種數據類型又避免了數組只能存放一種數據類型的尷尬,真的棒?。。。?。。但是初學者難以理解結構體這個知識點

代碼實例

//實例:自定義一個函數,用戶能輸入學生的姓名,班級,總成績和排名,并將這些數據返回給主函數進行調用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struct stu
{
	char name[20];
	int class;
	float score;
	int rank;
};

void scanf1(struct stu* ps1)
{
	char name1[20] = { 0 };
	int class1 = 0;
	float score1 = 0.0f;
	int rank1 = 0;
	scanf("%s%d%f%d", name1, &class1, &score1, &rank1);
	strcpy(ps1->name, name1);
	ps1->class = class1;
	ps1->score = score1;
	ps1->rank = rank1;
}

int main()
{
	struct stu s1;
	scanf1(&s1);
	printf("口腔醫學210%d班的%s同學,你的總成績是%f,在該專業排名第%d", s1.class, s1.name, s1.score, s1.rank);
	return 0;
}

運行結果

方法分析

這個代碼是集1.2兩種方法的大成,但是這里難點特別多,比如結構體的定義,結構體的賦值,結構體的引用等等

結尾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qq_67838572/article/details/126284908

欄目分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