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編程語言 正文
快速列表介紹
快速列表(quicklist)是Redis中特有的一種數據結構,主要是為了解決雙端鏈表的弊端:雙端鏈表的附加空間比較高,因為prev
和next
指針會占掉一部分的空間(64位系統占用8 + 8 = 16字節).而且鏈表的每個節點都是單獨分配內存,會加劇內存的碎片化。
Redis中的快速列表實際上是zipList(經過優化過的數組)和linkedList的混合體,它把zipList放在linkedList的每個結點中,實現緊湊存儲。如下圖所示:
實現快速列表
快速列表的結構
由于Go語言自帶slice這種操作方便的“動態數組”結構,所以我給鏈表的每個節點中都分配一個容量為1024大小的切片,那么一個鏈表節點就可以看作是一頁,頁大小就是1024。
頁大小
首先定義頁大小為1024:
// pageSize 一頁的大小 const pageSize = 1024
表頭結構
// QuickList 快速列表是在頁(切片)之上建立的鏈表 // QuickList 比普通鏈表的插入、遍歷以及內存有著更好的性能 type QuickList struct { data *list.List // 每一頁就是interface{}的切片,大小為1024 size int }
表頭結構中的data字段直接使用了Go語言list
包中的List結構:
// 雙向鏈表標頭結構 type List struct { root Element // 哨兵節點 len int // 鏈表的節點個數 }
// 雙向鏈表的節點 type Element struct { // 前向和后向指針 next, prev *Element // 表頭結構 list *List // 值域 Value interface{} }
Go語言自帶的list包實現了對雙向鏈表的封裝,雙向鏈表的節點元素是interface{}類型,利用這種方式實現了泛型。
我們對快速列表的實現,使得上述雙向鏈表節點中存儲的實際上是容量為1024的切片,此后對于鏈表的相關操作,直接調用list包向外暴露的API即可。
快速列表的迭代器
快速列表的迭代器中有三個字段:鏈表的節點node(可以看成一頁),元素在頁中的偏移量、表頭結構。
這樣實現的迭代器,使得迭代器既可以在元素之前迭代,也可以在頁之間快速迭代。
// iterator 快速列表的迭代器,在[-1, ql.Len()]之間迭代 type iterator struct { // 快速列表的一頁 node *list.Element // 元素下標在頁中的偏移量 offset int ql *QuickList }
使用迭代器返回一個元素
使用迭代器返回一個元素的復雜度為O(1)
,一個元素的位置可以通過 頁的位置 + 該元素在頁中的位置 快速定位。
// 使用迭代器返回一個元素 func (iter *iterator) get() interface{} { return iter.page()[iter.offset] }
返回迭代器對應的那一頁
上面我們說過,鏈表的節點元素其實就是一個容量為1024的slice,通過類型斷言直接返回即可。
// 返回迭代器對應的那一頁 func (iter *iterator) page() []interface{} { return iter.node.Value.([]interface{}) }
根據元素下標返回對應的迭代器
快速列表查找元素效率比雙向列表要快,首先利用迭代器一頁一頁進行迭代,當確定了元素在哪一頁后,利用元素的下標直接在頁內的slice中直接定位即可。
func (ql *QuickList) find(index int) *iterator { if ql == nil { panic("list is nil") } if index < 0 || index >= ql.size { panic("index out of bound") } var n *list.Element // 保存當前頁的所有元素 var page []interface{} // 累加遍歷到當前頁為止,前面的所有元素數量 var pageBeg int if index < ql.size/2 { // 從表頭進行查找 n = ql.data.Front() pageBeg = 0 for { page = n.Value.([]interface{}) if pageBeg+len(page) > index { break } pageBeg += len(page) n = n.Next() } } else { // 從表尾進行查找 n = ql.data.Back() pageBeg = ql.size for { page = n.Value.([]interface{}) pageBeg -= len(page) if pageBeg <= index { break } n = n.Prev() } } pageOffset := index - pageBeg return &iterator{ node: n, offset: pageOffset, ql: ql, } }
向后迭代一位
// next 頁內迭代器,向后迭代一位 // 如果當前元素下標未出界且不在最后一位,就向后移動一位,返回true // 如果當前元素下標在快速列表的最后一頁且是最后一個元素,直接返回false // 如果當前元素下標不在快速列表的最后一頁,但是是當前頁的最后一個元素,跳轉到下一頁,返回true func (iter *iterator) next() bool { // 得到迭代器對應的那一頁 page := iter.page() // 當前位置未出界且不在最后一位,就向后移動一位,返回true if iter.offset < len(page)-1 { iter.offset++ return true } // 當前元素在快速列表的最后一頁且是最后一個元素,直接返回false if iter.node == iter.ql.data.Back() { // already at last node iter.offset = len(page) return false } // 當前元素不在快速列表的最后一頁,但是是當前頁的最后一個元素,跳轉到下一頁,返回true iter.offset = 0 iter.node = iter.node.Next() return true }
往前迭代一位
// prev 頁內迭代器,向前迭代一位 func (iter *iterator) prev() bool { if iter.offset > 0 { iter.offset-- return true } if iter.node == iter.ql.data.Front() { iter.offset = -1 return false } iter.node = iter.node.Prev() prevPage := iter.node.Value.([]interface{}) iter.offset = len(prevPage) - 1 return true }
添加和插入元素
向表尾添加一個元素
向表尾添加元素需要考慮三種情況:
- 列表是空的,創建新的一頁,添加到表尾即可。
- 表尾節點那一頁是滿的,獲取表尾節點,創建新的一頁,添加到表尾節點的后面即可。
- 表尾節點那一頁不是滿的,正常添加到表尾即可。
// Add 添加元素到表尾 func (ql *QuickList) Add(val interface{}) { ql.size++ // 列表是空的 if ql.data.Len() == 0 { page := make([]interface{}, 0, pageSize) page = append(page, val) ql.data.PushBack(page) return } // 獲取表尾節點 backNode := ql.data.Back() backPage := backNode.Value.([]interface{}) // 表尾節點頁滿了,需要新創建一頁 if len(backPage) == cap(backPage) { page := make([]interface{}, 0, pageSize) page = append(page, val) ql.data.PushBack(page) return } // 默認將節點添加進表尾頁中 backPage = append(backPage, val) backNode.Value = backPage }
根據下標插入一個元素
// Insert 插入元素 // 插入元素的策略分三種情況: // 1. 向最后一頁的最后一個位置插入元素,直接掉用ql.Add()插入即可 // 2. 某一頁插入一個元素,且該頁未滿,直接插入該頁即可 // 3. 某一頁插入一個元素,該頁滿了,就新創建一頁,然后將前512個元素留在原來那頁,將后512個元素移到新的頁中, // 新插入的元素,如果下標在[0,512]之間,就插入到原來頁,如果下標在[516, 1024]之間,就插入到新創建的頁中 func (ql *QuickList) Insert(index int, val interface{}) { // 向表尾插入元素 if index == ql.size { ql.Add(val) return } iter := ql.find(index) page := iter.node.Value.([]interface{}) // 如果待插入頁的元素小于1024,直接插入到該頁即可 if len(page) < pageSize { // insert into not full page page = append(page[:iter.offset+1], page[iter.offset:]...) page[iter.offset] = val iter.node.Value = page ql.size++ return } // 待插入頁的元素已經滿1024,就需要新創建一頁 var nextPage []interface{} // 后一半的元素放在新創建的頁中,前一半元素放在原來的頁中 nextPage = append(nextPage, page[pageSize/2:]...) // pageSize must be even page = page[:pageSize/2] // 待插入元素的下標小于512,插到前面那頁 if iter.offset < len(page) { page = append(page[:iter.offset+1], page[iter.offset:]...) page[iter.offset] = val } else { // 待插入元素的下標大于512,插到后面那頁 i := iter.offset - pageSize/2 nextPage = append(nextPage[:i+1], nextPage[i:]...) nextPage[i] = val } // 儲存當前頁和新創建的下一頁 iter.node.Value = page ql.data.InsertAfter(nextPage, iter.node) ql.size++ }
刪除元素
// 刪除元素 // 刪除元素分為三種情況: // 1.刪除后的頁不為空,且刪除的不是該頁的最后一個元素,什么都不用管 // 2.刪除后的頁不為空,且刪除的是該頁的最后一個元素,需要將迭代器移動到下一頁的最后一個元素 // 3.刪除的頁為空(需要刪除該頁),且刪除的頁是最后一頁,將迭代器置空 // 4.刪除的頁為空(需要刪除該頁),且刪除的頁不是最后一頁,將迭代器指向下一頁 func (iter *iterator) remove() interface{} { page := iter.page() val := page[iter.offset] // 先直接在頁中刪除這個元素 page = append(page[:iter.offset], page[iter.offset+1:]...) // 如果刪除后的頁不為空,只更新iter.offset即可 if len(page) > 0 { iter.node.Value = page // 如果刪除的是頁中的最后一個元素,那么迭代器需要移動到下一頁的第一個元素 if iter.offset == len(page) { if iter.node != iter.ql.data.Back() { iter.node = iter.node.Next() iter.offset = 0 } } } else { // 如果刪除后的頁為空,需要刪除該頁 // 如果刪除的是最后一頁,迭代器需要置空 if iter.node == iter.ql.data.Back() { iter.ql.data.Remove(iter.node) iter.node = nil iter.offset = 0 } else { // 如果刪除的不是最后一頁,迭代器需要指向下一頁 nextNode := iter.node.Next() iter.ql.data.Remove(iter.node) iter.node = nextNode iter.offset = 0 } } iter.ql.size-- return val }
遍歷快速列表
// Consumer 用于遍歷中斷的函數,返回true表示繼續遍歷,可以在Consumer中調用自定義函數 type Consumer func(i int, v interface{}) bool
// ForEach 遍歷快速列表中的元素 // 如果consumer返回false,結束遍歷 func (ql *QuickList) ForEach(consumer Consumer) { if ql == nil { panic("list is nil") } if ql.Len() == 0 { return } iter := ql.find(0) i := 0 for { goNext := consumer(i, iter.get()) if !goNext { break } i++ // 遍歷到表尾,結束 if !iter.next() { break } } }
完整實現
https://github.com/omlight95/GoRedis/blob/master/datastruct/list/quicklist.go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qq_49723651/article/details/127625781
相關推薦
- 2022-03-28 Python垃圾回收及Linux?Fork_python
- 2022-11-18 詳解SFTP命令_linux shell
- 2022-07-21 SpringBoot批量下載壓縮包的實現
- 2022-11-27 C++中順序表操作的示例代碼_C 語言
- 2022-08-05 call(), apply(), bind()有什么區別?
- 2022-01-09 el-checkbox 狀態切換,將boolean轉換成1遇到的問題
- 2023-03-21 SQL數據庫的所有命令(函數、運算符)匯總大全_數據庫其它
- 2022-05-17 springcloud feign本地微服務之間的相互調用
- 最近更新
-
- window11 系統安裝 yarn
- 超詳細win安裝深度學習環境2025年最新版(
- Linux 中運行的top命令 怎么退出?
- MySQL 中decimal 的用法? 存儲小
- get 、set 、toString 方法的使
- @Resource和 @Autowired注解
- Java基礎操作-- 運算符,流程控制 Flo
- 1. Int 和Integer 的區別,Jav
- spring @retryable不生效的一種
- Spring Security之認證信息的處理
- Spring Security之認證過濾器
- Spring Security概述快速入門
- Spring Security之配置體系
- 【SpringBoot】SpringCache
- Spring Security之基于方法配置權
- redisson分布式鎖中waittime的設
- maven:解決release錯誤:Artif
- restTemplate使用總結
- Spring Security之安全異常處理
- MybatisPlus優雅實現加密?
- Spring ioc容器與Bean的生命周期。
- 【探索SpringCloud】服務發現-Nac
- Spring Security之基于HttpR
- Redis 底層數據結構-簡單動態字符串(SD
- arthas操作spring被代理目標對象命令
- Spring中的單例模式應用詳解
- 聊聊消息隊列,發送消息的4種方式
- bootspring第三方資源配置管理
- GIT同步修改后的遠程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