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高清视频-国产福利视频导航-黄色在线播放国产-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www.shdianci.com

學無先后,達者為師

網站首頁 編程語言 正文

go語言限制協程并發數的方案詳情_Golang

作者:DoubleLi ? 更新時間: 2022-04-06 編程語言

前言

在使用協程并發處理某些任務時, 其并發數量往往因為各種因素的限制不能無限的增大. 例如網絡請求、數據庫查詢等等。從運行效率角度考慮,在相關服務可以負載的前提下(限制最大并發數),盡可能高的并發。本文就這個問題探尋一下解決方案和實現。共兩種思路,一是使用帶緩沖的通道實現,二是使用鎖實現。

一、使用帶緩沖的通道限制并發數

1.1方案詳情

先上代碼如下, 邏輯很簡單.

package golimit

type GoLimit struct {
    ch chan int
}
func NewGoLimit(max int) *GoLimit {
    return &GoLimit{ch: make(chan int, max)}
func (g *GoLimit) Add() {
    g.ch <- 1
func (g *GoLimit) Done() {
    <-g.ch

按允許最大并發數創建一個帶緩沖的通道, 創建協程之前調用Add()往通道里寫一個數據, 協程完成是調用Done()方法讀取一個數據. 若無法往通道里寫數據時, 表示通道已經寫滿, 也就是目前的協程并發數為允許的最大數量. Add()方法將被阻塞, 也就無法創建新的協程. 直到有協程運行完成, 調用Done()方法讀取了通道了一個數據.

以下是使用示例

package main

import (
    "golimit"
    "log"
    "time"
)
func main() {
    log.Println("開始測試...")
    g := golimit.NewGoLimit(2) //max_num(最大允許并發數)設置為2
    for i := 0; i < 10; i++ {
        //嘗試增加一個協程, 若已達到最大并發數,將阻塞
        g.Add()
        go func(g *golimit.GoLimit, i int) {
            defer g.Done() //一個并發協程已經完成
            time.Sleep(time.Second * 2)
            log.Println(i, "done")
        }(g, i)
    }
    log.Println("循環結束")
    time.Sleep(time.Second * 3)//等待執行完成
    log.Println("測試結束")
}

1.2評估總結

優點:此方案的實現邏輯簡單明了,易理解、易維護。若能滿足需求,在一般的場景下,此方案為首選。

隱憂:使用通道的緩沖區的大小來表示最大可并發數,在允許并發數較大,如幾千幾萬甚至更大的情況下,通道的性能和內存的負載是否會有問題,我不太清楚,若哪位朋友知道請告知一下。

不足:運行中難以調整最大可并發數。而在某些場景下是有這種需求的,如A服務依賴的B服務有擴容或縮減,但A服務不能停止,需要調整請求B服務接口的最大可并發數。二、使用鎖實現協程并發數量限制2.1方案詳情

同樣先上代碼(注:此代碼我已經在github上開源https://github.com/zh-five/golimit

// 協程并發數限制庫
package golimit
import (
    "sync"
)
type GoLimit struct {
    max       uint             //并發最大數量
    count     uint             //當前已有并發數
    isAddLock bool             //是否已鎖定增加
    zeroChan  chan interface{} //為0時廣播
    addLock   sync.Mutex       //(增加并發數的)鎖
    dataLock  sync.Mutex       //(修改數據的)鎖
}
func NewGoLimit(max uint) *GoLimit {
    return &GoLimit{max: max, count: 0, isAddLock: false, zeroChan: nil}
}
//并發計數加1.若 計數>=max_num, 則阻塞,直到 計數<max_num
func (g *GoLimit) Add() {
    g.addLock.Lock()
    g.dataLock.Lock()
    g.count += 1
    if g.count < g.max { //未超并發時解鎖,后續可以繼續增加
        g.addLock.Unlock()
    } else { //已到最大并發數, 不解鎖并標記. 等數量減少后解鎖
        g.isAddLock = true
    }
    g.dataLock.Unlock()
}
//并發計數減1
//若計數<max_num, 可以使原阻塞的Add()快速解除阻塞
func (g *GoLimit) Done() {
    g.dataLock.Lock()
    g.count -= 1
    //解鎖
    if g.isAddLock == true && g.count < g.max {
        g.isAddLock = false
        g.addLock.Unlock()
    }
    //0廣播
    if g.count == 0 && g.zeroChan != nil {
        close(g.zeroChan)
        g.zeroChan = nil
    }
    g.dataLock.Unlock()
}
//更新最大并發計數為, 若是調大, 可以使原阻塞的Add()快速解除阻塞
func (g *GoLimit) SetMax(n uint) {
    g.dataLock.Lock()
    g.max = n
    //解鎖
    if g.isAddLock == true && g.count < g.max {
        g.isAddLock = false
        g.addLock.Unlock()
    }
    //加鎖
    if g.isAddLock == false && g.count >= g.max {
        g.isAddLock = true
        g.addLock.Lock()
    }
    g.dataLock.Unlock()
}
//若當前并發計數為0, 則快速返回; 否則阻塞等待,直到并發計數為0
func (g *GoLimit) WaitZero() {
    g.dataLock.Lock()
    //無需等待
    if g.count == 0 {
        g.dataLock.Unlock()
        return
    }
    //無廣播通道, 創建一個
    if g.zeroChan == nil {
        g.zeroChan = make(chan interface{})
    }
    //復制通道后解鎖, 避免從nil讀數據
    c := g.zeroChan
    g.dataLock.Unlock()
    <-c
}
//獲取并發計數
func (g *GoLimit) Count() uint {
    return g.count
}
//獲取最大并發計數
func (g *GoLimit) Max() uint {
    return g.max
}

總共使用了兩把鎖,一把是數據鎖(dataLock),用來鎖定數據,保證數據修改安全,加鎖解鎖是在修改數據前后進行的;另一把是增加能否增加協程的鎖(addLock),增加協程時必須先加鎖,加鎖成功后修改并發數,若并發數小于最大可并發數,則解鎖,否則不解鎖,促使后續增加協程的加鎖操作阻塞,從而限制協程的并發數。使用示例如下:

package main
import (
    "github.com/zh-five/golimit"
    "log"
    "time"
)
func main() {
    log.Println("開始測試...")
    g := golimit.NewGoLimit(2) //max_num(最大允許并發數)設置為2
    for i := 0; i < 10; i++ {
        //并發計數加1.若 計數>=max_num, 則阻塞,直到 計數<max_num
        g.Add()
        //運行過程中可以隨時修改最大可并發數據
        //g.SetMax(3)
        go func(g *golimit.GoLimit, i int) {
            defer g.Done() //并發計數減1
            time.Sleep(time.Second * 2)
            log.Println(i, "done")
        }(g, i)
    }
    log.Println("循環結束")
    g.WaitZero() //阻塞, 直到所有并發都完成
    log.Println("測試結束")
}

方案2的GoLimit除了增加了SetMax()方法用于修改最大可并發數。出于好玩和偷懶增加了一個WaitZero()方法(其實外部使用sync.WaitGroup也可以快速實現此功能),用于阻塞等待所有并發協程都執行完成。大約可以用于如下場景:有一大批url需要有限制的并發采集數據,主程序里只需要簡單的調用一下WaitZero()方法,就可以阻塞等等所有采集的協程完成。

2.2評估總結

  • 優點: 從實現邏輯上說,可以確定性能和消耗不會隨著最大可并發數增加而線性增加。另外還有很多可擴展的想象。
  • 缺點:實現邏輯比較復雜

其它

其實我很想對比測試一下兩種方案的性能,特別是最大可并發比較大時。但我一直沒有找到一種好的測試方法,若哪個朋友有方法或思路,歡迎交流。

原文鏈接:https://www.cnblogs.com/lidabo/p/15839257.html

欄目分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