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編程語言 正文
一、虛擬化
1、背景
美國環境保護EPA報告中曾經統計過一組統計數據:EPA研究服務器和數據中心得能源效率時發現,實際上服務器只有5%得時間時在工作的,其他時間一直處于休眠狀態,這樣服務器的利用率就會很低,而且這些服務器一直處于開機狀態,消耗的能源自然就很多
2、虛擬化技術介紹
通過虛擬化技術將一臺計算機虛擬為多臺邏輯計算機,在一臺計算機上同時運行多個邏輯計算機,同時每個邏輯計算機可運行不同的操作系統,應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獨立的空間內運行而互相不影響,從而提高計算機的工作效率
3、虛擬化技術發展
雛形:
1961年,IBM709機器實現了分時系統,將CPU占用切分為多個極短的時間片(1/100sec)每一個時間片執行不同的工作,通過對這些時間片進行輪詢
從而將一個CPU偽裝成多個CPU
1972年, IBM正式將system370機的分時系統命名為虛擬機
1990年, IBM推出的system390機支持邏輯分區(將一個CPU分為多份,相互獨立,也就是邏輯分割)
Xen 2003年問世,是一個外部的hypervisor程序(虛擬機管理程序),能夠控制虛擬機和給多個客戶機分配資源
KVM:2007年問世,現已內置在kernel內核中的
Xen 支持的虛擬化技術:全虛擬化,半虛擬化
KVM:支持的虛擬化技術:全虛擬化
4、虛擬化類型
1)全虛擬化:將物理硬件資源全部通過軟件的方式抽象化,最后進行調用
使用的方法:使用hypervisor(VMM)軟件,其原理是在底層硬件和服務器之間建立一個抽象層,而基于核心的虛擬機是面向Linux系統的開源產品hypervisor(VMM)可以捕捉CPU的指令,為指令訪問硬件控制器和外設充當中介。
2)半虛擬化:需要修改操作系統
3)直通:直接使用物理硬件資源(需要支持,還不完善)
5、虛擬化的特性特性:
優勢:
- 集中化管理(遠程管理、維護)
- 提高硬件利用率(物理資源利用 率低-例如峰值,虛擬化解決了“空閑”容量)
- 動態調整機器/資源配置(虛擬化把系統的應用程序和服務硬件分離、提高了靈活性)
- 高可靠(可部署額外的功能和方案,可提高透明負載均衡、遷移、恢復復制等應用環境)
劣勢:
- 前期高額費用( 初期的硬件支持)
- 降低硬件利用率(特定場景-例如極度吃資源的應用不一定適合虛擬化)
- 更大的錯誤影響面(本地物理機down機會導致虛擬機均不可用,同時可能虛擬機中文件全部損壞)
- 實施配置復雜、管理復雜(管理人員運維、排障困難)
- 一定的限制性(虛擬化技術涉及各種限制,必須與支持/兼容虛擬化的服務器、應用程序及供應商結合使用)
- 安全性(虛擬化技術自身的安全隱患)
二、KVM概述
1、KVM簡介
KVM 是基于虛擬化擴展(Intel VT 或者 AMD-V)的 X86 硬件的開源的 Linux 原生的全虛擬化解決方案。KVM 中,虛擬機被實現為常規的?Linux 進程,由標準?Linux 調度程序進行調度;虛機的每個虛擬 CPU 被實現為一個常規的 Linux 線程。這使得 KMV 能夠使用 Linux 內核的已有功能。
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的簡稱,是一個開源的系統虛擬化模塊,是RHEL 5.4推出的最新虛擬化技術,目前紅帽只支持在64位的RHEL l5.4以上運行KVM,同時硬件需要支持VT技術,必須在64位bit環境中使用KVM。自Linux 2.6.20之后集成在Linux的各個主要發行版本中。它使用Linux自身的調度器進行管理,所以相對于Xen,其核心源碼很少。KVM已成為學術界的主流VMM之一。
KVM的虛擬化需要硬件支持(如Intel VT技術或者AMD V技術)。是基于硬件的完全虛擬化。而Xen早期則是基于軟件模擬的Para-Virtualization,新版本則是基于硬件支持的完全虛擬化。但Xen本身有自己的進程調度器,存儲管理模塊等,所以代碼較為龐大。廣為流傳的商業系統虛擬化軟件VMware ESX系列是基于軟件模擬的Full-Virtualization。
通過一下命令可以查看系統是否支持VT
cat /proc/cpuinfo | grep ‘vmx'
KVM的前身是QEMU,08年被紅帽收購并獲得一項技術hypervisor,不過RedHat的KVM被認為是將成為未來Linux hypervisor的主流。
2、KVM的作用
- 提高物理服務器的資源利用率(較少的在硬件上的投入)
- 可以批量部署
- 實現實時快照技術
- 支持克隆技術
- 可以實現虛擬機的離線遷移和動態遷移(提高IT部署的靈活性)
- 可以將資源動態調整(傳統的IT架構資源是固定的,無法動態分配)
3、KVM 虛擬化架構/三種模式
- 客戶模式(guestOS):VM中的OS為GuestOS
客戶機在操作系統中運行的模式,客戶機分為用戶模式和Linux內核模式,作用如下:
- 用戶模式:
為用戶提供虛擬機管理的用戶空間工具以及代表用戶執行I/O,Qemu工作在此模式下(Qemu的主要功能)
- Linux內核模式:
模擬CPU、內存,實現客戶模式切換,處理從客戶模式的推出,KVM即運行在此模式下
4、KVM核心組件及作用
- Guest:客戶機系統,包括CPU(vCPU)、內存、驅動(Console、網卡、I/O 設備驅動等),被 KVM 置于一種受限制的 CPU 模式下運行。
- KVM:運行在內核空間,提供CPU 和內存的虛級化,以及客戶機的 I/O 攔截。Guest 的 I/O 被 KVM 攔截后,交給 QEMU 處理。
- QEMU:修改過的為 KVM 虛機使用的 QEMU 代碼,運行在用戶空間,提供硬件 I/O 虛擬化,通過 IOCTL /dev/kvm 設備和 KVM 交互。
5、KVM工作流程
用戶模式的 Qemu 利用接口 libkvm 通過 ioctl 系統調用進入內核模式。 KVM驅動為虛擬機創建虛擬 CPU 和虛擬內存,然后執行 VMLAU·NCH 指令進入客戶模式,裝載 Guest OS 并運行。Guest OS 運行過程中如果發生異常,則暫停Guest OS的運行并保存當前狀態同時退出到內核模式來處理這些異常。
內核模式處理這些異常時如果不需要 I/O則處理完成后重新進入客戶模式。如果需要 I/O 則進入到用戶模式, 則由 Qemu 來處理 I/O,處理完成后進入內核模式,再進入客戶模式
6、KVM的優勢
1)KVM與VMware的優勢
ESX的底層是VMkernel + linux,VMkernel啟動后開始接管對硬件管理,然后啟動第一個linux虛擬機,協助VMkernel一起來管理和調度硬件資源。
KVM是直接將linux kernel變成hypervisor,只需要從標準linux內核啟動即可,linux kernel擁有的特性可以全部利用上。KVM架構上的優勢使得它非常簡潔,在開發出來僅三個多月就被合并到了標準內核。
2)KVM與Xen的優勢
Kvm和xen的最大區別就是架構,KVM是直接構建在linux kernel之上,把linux kernel變成hypervisor,是利用kernel已有的的功能基礎上開發KVM所不具備的功能。
Xen的hypervisor是自己從頭開始構建的,對硬件資源的調度管理,虛擬機的管理,還有很多接口與linux kernel不兼容,然后對于xen,hypervisor需要通過Domain0對虛擬機提供硬件訪問驅動支持。
雖然說現在3.0的kernel中結合了xen,但是大部分linux OS的內核還是2.6,即便是一些新的發行版OS,也還是2.6的內核,新內核要單獨去升級。
三、KVM虛擬化平臺部署
1、虛擬機資源
CPU:雙核雙線程-CPU虛擬化開啟
內存:8G
硬盤:300G
雙網卡:單網卡
操作系統:Centos 7.4(1708)
2、實驗環境
1)修改主機名
[root@kvm ~]#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kvm [root@kvm ~]# bash
2)將鏡像光盤設為自動/永久掛載
[root@kvm ~]# vim /etc/fstab /dev/cdrom /mnt iso9660 defaults 0 0 [root@kvm ~]# mount -a [root@kvm ~]# df -hT /dev/sr0 iso9660 4.3G 4.3G 0 100% /mnt
3)環境優化
#是否反解DNS,設置為NO可以讓客戶端連接服務器更快
[root@kvm ~]# vim /etc/ssh/sshd_config UseDNS no #取消DNS注釋,改為NO
4)制作本地YUM倉庫
[root@kvm ~]# mkdir /abc [root@kvm ~]# cd /etc/yum.repos.d/ [root@kvm yum.repos.d]# ls CentOS-Base.repo CentOS-Debuginfo.repo CentOS-Media.repo CentOS-Vault.repo CentOS-CR.repo CentOS-fasttrack.repo CentOS-Sources.repo [root@kvm yum.repos.d]# mkdir bak [root@kvm yum.repos.d]# mv CentOS-* bak [root@kvm yum.repos.d]# ls bak [root@kvm yum.repos.d]# vim local.repo [local] name=kvm baseurl=file:///abc gpgcheck=0 enabled=1 [root@kvm yum.repos.d]# yum clean all [root@kvm yum.repos.d]# yum repolist
5)關閉防火墻、核心防護
[root@kvm yum.repos.d]#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root@kvm yum.repos.d]#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Removed symlink /etc/systemd/system/multi-user.target.wants/firewalld.service. Removed symlink /etc/systemd/system/dbus-org.fedoraproject.FirewallD1.service. [root@kvm yum.repos.d]# setenforce 0
3、安裝KVM
1) 安裝KVM基本組件
# 安裝 GNOME 桌面環境 如果裝了圖形界面可以不需要裝 yum groupinstall -y "GNOME Desktop" # KVM 模塊 yum -y install qemu-kvm # 安裝KVM 調試工具,可不安裝 yum -y install qemu-kvm-tools # 構建虛擬機的命令行工具 yum -y install virt-install # qemu 組件,創建磁盤、啟動虛擬機等 yum -y install qemu-img # 網絡支持工具 yum -y install bridge-utils # 虛擬機管理工具 yum -y install libvirt # 圖形界面管理虛擬機 yum -y install virt-manager
2)檢測CPU是否支持虛擬化
[root@kvm ~]# cat /proc/cpuinfo | grep vmx flags : fpu vme de pse tsc msr pae mce cx8 apic sep mtrr pge mca cmov pat pse36 clflush mmx fxsr sse sse2 ss ht syscall nx pdpe1gb rdtscp lm constant_tsc arch_perfmon nopl xtopology tsc_reliable nonstop_tsc eagerfpu pni pclmulqdq vmx ssse3 fma cx16 pcid sse4_1 sse4_2 x2apic movbe popcnt tsc_deadline_timer aes xsave avx f16c rdrand hypervisor lahf_lm abm 3dnowprefetch ssbd ibrs ibpb stibp tpr_shadow vnmi ept vpid fsgsbase tsc_adjust bmi1 avx2 smep bmi2 invpcid mpx rdseed adx smap clflushopt xsaveopt xsavec arat spec_ctrl intel_stibp flush_l1d arch_capabilitie
3)查看KVM模塊是否已安裝
Lsmod:顯示已載入的系統模塊
[root@kvm ~]# lsmod | grep kvm kvm_intel 183621 0 kvm 586948 1 kvm_intel irqbypass 13503 1 kvm
4) 設置開啟啟動界面的顯示模式
[root@kvm ~]# ln -sf /lib/systemd/system/graphical.target /etc/systemd/system/default.target
4、設置KVM網絡
1)KVM網絡的兩種模式:
① NAT: 默認設置,數據包由 NAT 方式通過主機的接口進行
傳送,可以訪問外網,但是無法從外部訪問虛擬機網絡
**② 網橋:**這種模式允許虛擬機像一臺獨立的主機一樣擁有網絡,外部的機器可以直接訪問到虛擬機內部,但需要網卡支持(一般有線網卡都支持)
使用Bridge網橋模式進行部署
[root@bdqn ~]#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TYPE=EthernetPROXY_METHOD=noneBROWSER_ONLY=noBOOTPROTO=noneDEFROUTE=yesIPV4_FAILURE_FATAL=noIPV6INIT=noIPV6_AUTOCONF=yesIPV6_DEFROUTE=yesIPV6_FAILURE_FATAL=noIPV6_ADDR_GEN_MODE=stable-privacyNAME=ens33UUID=aac61931-47a6-40e5-9511-68adf20e97c5DEVICE=ens33ONBOOT=yes#IPADDR=192.168.100.46#PREFIX=24#GATEWAY=192.168.100.1BRIDGE=br0 #刪除原先地址,設置為網橋模式,關聯br0網卡
2)創建、編輯橋接網卡
[root@bdqn ~]#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r0TYPE=BridgeBOOTPROTO=staticDEFROUTE=yesPEERDNS=yesPEERROUTES=yesIPV4_FAILURE_FATAL=noIPV6INIT=yesIPV6_AUTOCONF=yesIPV6_DEFROUTE=yesIPV6_PEERDNS=yesIPV6_PEERROUTES=yesIPV6_FAILURE_FATAL=noIPV6_ADDR_GEN_MODE=stable-privacyNAME=br0DEVICE=br0ONBOOT=yesIPADDR=192.168.226.200NETMASK=255.255.255.0GATEWAY=192.168.226.2
5、KVM部署與管理
1)創建KVM存儲和鏡像數據的目錄、上傳centos7鏡像
[root@kvm network-scripts]# mkdir -p /data_kvm/iso[root@kvm network-scripts]# mkdir -p /data/_kvm/store[root@kvm network-scripts]# mkdir /abc[root@kvm network-scripts]# mount.cifs //192.168.226.1/LAMP-C7 /mntPassword for root@//192.168.226.1/LAMP-C7: [root@kvm network-scripts]# cd /abc[root@kvm abc]# cp -p CentOS-7-x86_64-DVD-1806.iso /data_kvm/iso/#查看鏡像[root@kvm abc]# ll /data_kvm/iso/總用量 4481024-rwxr-xr-x. 1 root root 4588568576 2月 20 2019 CentOS-7-x86_64-DVD-1810.iso
2)使用虛擬系統管理器管理虛擬機
[root@kvm kvmdata]# virt-manager
3)操作步驟
① 第一步:創建存儲池
一樣的操作創建iso存儲池
② 在store存儲池中創建存儲卷
③ 創建虛擬機
啟用最小化安裝,節省空間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shenyuanhaojie/article/details/121238315
相關推薦
- 2022-08-21 MariaDB的安裝與配置教程_mariadb
- 2023-05-30 python元類編程的基本使用_python
- 2022-11-28 詳解Rust中的變量與常量_Rust語言
- 2022-09-21 Python時間序列數據的預處理方法總結_python
- 2022-10-18 go日志庫中的logrus_Golang
- 2022-09-19 Android實現斷點續傳功能_Android
- 2022-07-25 Oracle中的序列SEQUENCE詳解_oracle
- 2022-03-24 Sublime?Text3安裝Go語言相關插件gosublime時搜不到gosublime的解決方法
- 最近更新
-
- window11 系統安裝 yarn
- 超詳細win安裝深度學習環境2025年最新版(
- Linux 中運行的top命令 怎么退出?
- MySQL 中decimal 的用法? 存儲小
- get 、set 、toString 方法的使
- @Resource和 @Autowired注解
- Java基礎操作-- 運算符,流程控制 Flo
- 1. Int 和Integer 的區別,Jav
- spring @retryable不生效的一種
- Spring Security之認證信息的處理
- Spring Security之認證過濾器
- Spring Security概述快速入門
- Spring Security之配置體系
- 【SpringBoot】SpringCache
- Spring Security之基于方法配置權
- redisson分布式鎖中waittime的設
- maven:解決release錯誤:Artif
- restTemplate使用總結
- Spring Security之安全異常處理
- MybatisPlus優雅實現加密?
- Spring ioc容器與Bean的生命周期。
- 【探索SpringCloud】服務發現-Nac
- Spring Security之基于HttpR
- Redis 底層數據結構-簡單動態字符串(SD
- arthas操作spring被代理目標對象命令
- Spring中的單例模式應用詳解
- 聊聊消息隊列,發送消息的4種方式
- bootspring第三方資源配置管理
- GIT同步修改后的遠程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