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高清视频-国产福利视频导航-黄色在线播放国产-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www.shdianci.com

學無先后,達者為師

網站首頁 編程語言 正文

一文搞懂Go語言中defer關鍵字的使用_Golang

作者:1個俗人 ? 更新時間: 2022-11-12 編程語言

前言

defergolang中用的比較多的一個關鍵字,也是go面試題里經常出現的問題,而在很多時候我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今天就來整理一下關于defer的學習使用,希望對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

defer是什么

defer是go中一種延遲調用機制,defer后面的函數只有在當前函數執行完畢后才能執行,將延遲的語句按defer的逆序進行執行,也就是說先被defer的語句最后被執行,最后被defer的語句,最先被執行,通常用于釋放資源。

定義:

defer function([parameter_list]) // 延遲執行函數
defer method([parameter_list]) // 延遲執行方法

多個defer的執行順序

多個defer出現的時候,它會把defer之后的函數壓入一個棧中延遲執行,也就是先進后出(LIFO),寫在前面的defer會比寫在后面的defer調用的晚。下面通過一個示例看一下:

func func1(){
    fmt.Println("我是 func1")
}
func func2(){
    fmt.Println("我是 func2")
}
func func3(){
    fmt.Println("我是 func3")
}
func main(){
    defer func1()
    defer func2()
    defer func3()
    fmt.Println("main1")
    fmt.Println("main2")
}

執行輸出如下:

main1
main2
我是 func3
我是 func2
我是 func1

通過圖示一看就很明白了

延遲函數的參數在defer聲明時就決定了

func main(){
   i:= 0
   defer func(a int) {
		fmt.Println(a)
	}(i)
    i++
}

此時輸出的值是0,而不是1,因為defer后面的函數在入棧的時候保存的是入棧那一刻的值,而當時i的值是0,所以后期對i進行修改,并不會影響棧內函數的值。

如果我們把參數傳引用

func main(){
   i:= 0
   defer func(a *int) {
		fmt.Println(*a)
	}(&i)
    i++
}

此時輸出的值是1,因為這里defer后面函數入棧的時候唇乳的執行變量i的指針,后期i值改變的時候,輸出結果也會改變。

defer和return的順序

首先看下defer和return語句的區別,如下:

可以看到 return 執行的時候,并不是原子性操作,一般是分為兩步:將結果x賦值給了返回值,然后執行了RET指令;而defer語句執行的時候,是在賦值變量之后,在RET指令之前。所以這里注意一下。返回值和x的關系。如果x是一個值類型,這里是進行了拷貝的。

示例: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deferFunc() int {
	fmt.Println("defer func called")
	return 0
}

func returnFunc() int {
	fmt.Println("return func called")
	return 0
}

func returnAndDefer() int {

	defer deferFunc()

	return returnFunc()
}

func main() {
	returnAndDefer()
}

執行結果為:

return func called
defer func called

defer和panic

當函數遇到panic,defer仍然會被執行。Go會先執行所有的defer鏈表(該函數的所有defer),當所有defer被執行完畢且沒有recover時,才會進行panic。

defer 最大的功能是 panic 后依然有效,所以defer可以保證你的一些資源一定會被關閉,從而避免一些異常出現的問題。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deferPanic()
}

func deferPanic() {

	defer fmt.Println("defer 1")
	defer fmt.Println("defer 2")
	defer fmt.Println("defer 3")

	panic("出錯啦")
}

執行輸出如下:

defer 3
defer 2
defer 1
panic: 出錯啦

我們可以在defer中進行recover,如果defer中包含recover,則程序將不會再進行panic,這就實現了Go中異常拋出/捕獲類似的機制。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defer func() {
        //捕獲異常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fmt.Println(err)
       }else {
           fmt.Println("fatal")
       }
    }()
    
    //拋出異常
    panic("panic")
}

defer下的函數參數包含子函數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function(index int, value int) int {
 
    fmt.Println(index)
 
    return index
}
 
func main() {
    defer function(1, function(3, 0))
    defer function(2, function(4, 0))

這個程序的執行結果是怎么樣的的?

首先兩個defer會壓棧兩次,先進棧1,后進棧2,在壓棧function1的時候,需要連同函數地址、函數形參一同進棧,那么為了得到function1的第二個參數的結果,需要先執行function3將第二個參數算出,所以function3就被第一個執行。同理壓入棧function2,就需要先執行function4算出function2的第二個參數的值,然后函數結束,先出棧function2、再出棧function1。輸出結果如下:

3
4
2
1

總結

  • defer是go中一種延遲調用機制,defer后面的函數只有在當前函數執行完畢后才能執行。
  • 多個defer出現的時候,它會把defer之后的函數壓入一個棧中延遲執行,也就是先進后出。
  • defer后面的函數值在入棧的時候就決定了。
  • defer 最大的功能是 panic 后依然有效,我們可以在defer中進行recover,如果defer中包含recover,則程序將不會再進行panic,實現try catch機制。

原文鏈接:https://juejin.cn/post/7145728803896033311

欄目分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