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高清视频-国产福利视频导航-黄色在线播放国产-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www.shdianci.com

學無先后,達者為師

網站首頁 編程語言 正文

python中@符號實例詳解_python

作者:ningqingzy ? 更新時間: 2023-01-19 編程語言

python中@是什么意思

通常我們所見的@符號是用于郵箱中,而在python中@符號也有著重要的作用:一個是表示修飾符,另一個則是表示矩陣乘法(不常用)。表示修飾符時,可以在模塊或者類的定義層內對函數進行修飾。雖然表示矩陣乘法不常用,但是也是很好的一個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符號的這兩種含義,都是在python3.5以后的。

一、表示修飾符

用做函數的修飾符,可以在模塊或者類的定義層內對函數進行修飾;

出現在函數定義的前一行,不允許和函數定義在同一行。

一個修飾符就是一個函數,它將被修飾的函數作為參數,并返回修飾后的同名函數或其他可調用的東西(如果返回不是一個可調用的對象那么會報錯)。

#Example 1
def test(func):
    print("a")
    return func()
    
@test     #從這里可以看出@test等價于 test(xxx())
def xxx():
    print('Hello world!')

運行結果:

a
Hello world!

可以看出,先執行test()下的print(“a”),再return func()即返回xxx()函數

那么,如果前后連續出現兩個及以上的@修飾器呢?處理的順序如何?看下面的例子:

#Example 2
def FA(fn):
    def warp():
        return "<a>"+fn()+"<a>"
    return warp
def FB(fn):
    def warp():
        return "<b>"+fn()+"<b>"
    return warp
    
@FA         #相當于makebold(test1),也就是把當前函數作為入參傳過去
def test1():
    return "test1"
 
@FB
def test2():
    return "test2"
    
@FA
@FB
def test3():     #函數和裝飾器是倒著執行的,從下往上,從內而外,一層層執行
    return "test3"
    
print(test1())
print(test2())
print(test3())

運行結果:

<a>test1<a>
<b>test2<b>
<a><b>test3<b><a>

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函數前面有兩個及以上裝飾器時,先執行函數,返回的值作為參數傳入上一層即FA(),FA()返回的值傳入FB(),最終得到FB()返回的值。

二、表示矩陣乘法

#Example 3
class Mat(list):
    def __matmul__(self, B):
        A = self
        return Mat([[sum(A[i][k]*B[k][j] for k in range(len(B)))
                    for j in range(len(B[0])) ] for i in range(len(A))])
A = Mat([[1,3],[7,5]])
B = Mat([[6,8],[4,2]])
print(A @ B)

運行結果:

[[18, 14], [62, 66]]

總結?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ningqingzy/article/details/126122078

欄目分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