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高清视频-国产福利视频导航-黄色在线播放国产-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www.shdianci.com

學無先后,達者為師

網站首頁 編程語言 正文

Python中的getter與setter及deleter使用示例講解_python

作者:Jenrey ? 更新時間: 2023-03-01 編程語言

假如我們需要寫一個矩形的類,對象屬性包括矩形的長和寬。

我們需要寫一個方法計算矩形的面積。

原始代碼

"""__dict__屬性:查看對象內部所有屬性名和屬性值組成的字典
在Python類的內部,無論是類屬性還是實例屬性,都是以字典的形式進行存儲的,其中屬性名作為鍵,而值作為該鍵對應的值。
"""
# 定義類
class Rect:
    # 定義屬性
    def __init__(self, length=0, width=0):
        self.length = length
        self.width = width
        self.area = length * width
    # 定義方法
    def area(self):
        self.area = self.width * self.length
        return self.area
# 創建一個長為4寬為5的矩形對象,計算面積
r1 = Rect(4, 5)
print(r1.area)  # 20
# 直接修改矩形面積屬性值
r1.area = 100
print(r1.__dict__)  # {'length': 4, 'width': 5, 'area': 100}
# 修改矩形寬度以達到修改矩形面積的效果, 失敗
r1.width = 111111
print(r1.area)  # 100
print(r1.__dict__)  # {'length': 4, 'width': 111111, 'area': 100}
# 修改矩形長度以達到修改矩形面積的效果,失敗
r1.length = 9999999
print(r1.area)  # 100
print(r1.__dict__)  # {'length': 9999999, 'width': 10, 'area': 100}
print(Rect.__dict__)
print(r1.__dict__)

以上代碼實現了給出長寬計算面積的功能。但是,也可以在不修改長寬的情況下直接修改面積的值,很明顯是不切合實際的。而且,我們通過修改長寬的值,面積也沒有跟著改變。

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用到Python中的 getter 和 setter來幫我們實現該功能了。

使用getter和setter的代碼

@property: 是python內置的裝飾器,實現類似JavaBean的結構。當一個方法(函數)的最終目的是返回一個值時,可以@property裝飾該方法,會將函數轉化為具有相同名稱的只讀屬性,即"getter"。

setter 以及 deleter 方法:一定要給附加函數與原始的特征屬性相同的名稱。即必須要先有@property才能去定義后面的setter和deleter,特別注意@property代碼段要寫在setter和deleter代碼段的前面,而且setter和deleter的函數名要和@property修飾的函數名一樣。

官方文檔關于@property的解釋

# 注意:這里的getter、setter、deleter所修飾的函數名(func_area)的命名并不符合規范
# 只是為了更好的理解 “將函數轉化為具有相同名稱的屬性” 這句話
# 正確的規范應該是 不帶_ 的屬性名
class Rect:
    def __init__(self, length=0, width=0):
        self.length = length
        self.width = width
        self._area = length * width  # 為了規范需要設置成保護成員屬性
    # 定義getter對應的函數
    @property  # 需要@property裝飾器
    def func_area(self):
        print("重新計算面積并賦值")
        self._area = self.width * self.length
        return self._area  # @property修飾的函數需要一個返回值
    # @func_area.setter  # 需要 @函數名.setter 的裝飾器
    # def func_area(self, value):
    #     raise ValueError
    @func_area.setter  # 需要 @函數名.setter 的裝飾器
    def func_area(self, value):
        self._area = value
    @func_area.deleter
    def func_area(self):
        del self._area
r1 = Rect(4, 5)
print(r1.func_area)  # 20
r1.width = 10
print(r1.func_area)  # 40
r1.length = 20
print(r1.func_area)  # 200
r1.func_area = 80
print(r1.__dict__)  # {'length': 20, 'width': 10, '_area': 80}
del r1.func_area  # 將調用 deleter
print(r1.__dict__)  # {'length': 20, 'width': 10}
print(r1.func_area)  # 200
print(r1.__dict__)  # {'length': 20, 'width': 10, '_area': 200}
# r1.func_area = 80  # 報錯:ValueError

getter和setter的實戰用法

  • getter作用:在獲取某個屬性值(面積)之前想要做別的事情(獲取長寬),就給這個屬性添加 getter。
  • setter作用:在給屬性(面積)賦值之前想要做別的事情(不許修改面積,代碼中返回ValueError報錯),就給這個屬性添加 setter。

如何添加getter和setter

getter

在需要添加getter的屬性名前加_(為了代碼規范)

定義getter對應的函數

  • 需要@property裝飾器
  • 函數名就是不帶_的屬性名
  • 函數需要一個返回值(返回屬性值)

獲取屬性的值通過: 對象.不帶_屬性名 (本質就是在調用getter對應的函數來取到屬性值也就是函數的返回值)

setter

如果想要給屬性添加 setter 必須先給屬性添加 getter

先添加 getter

定義setter對應的函數

  • 需要 @getter對應的函數名.setter 裝飾器
  • 函數名就是不帶_的屬性名
  • 需要一個參數,不需要返回值,這個參數就是用來給屬性賦的值

給屬性賦值:對象.不帶_屬性名 = 值 (本質就是在調用setter對應的函數,通過函數的參數對屬性進行賦值)

官方給出的規范代碼示例

class C:
    def __init__(self):
        self._x = "zhangsan"
    @property
    def x(self):
        """I'm the 'x' property."""
        return self._x
    @x.setter
    def x(self, value):
        self._x = value
    @x.deleter
    def x(self):
        del self._x
if __name__ == '__main__':
    c = C()
    # getter
    print(c.x)  # zhangsan
    print(c.__dict__)  # {'_x': 'zhangsan'}
    # setter
    c.x = "lisi"
    print(c.__dict__)  # {'_x': 'lisi'}
    # deleter
    del c.x
    print(c.__dict__)  # {}

原文鏈接:https://jenrey.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28595505

欄目分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