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編程語言 正文
接口隔離原則(ISP)定義:
客戶端不應該依賴它不需要的接口;一個類對另一個類的依賴應該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問題由來:
類A通過接口I依賴類B,類C通過接口I依賴類D,如果接口I對于類A和類B來說不是最小接口,則類B和類D必須去實現他們不需要的方法。
解決方案:
將臃腫的接口I拆分為獨立的幾個接口,類A和類C分別與他們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賴關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離原則。
舉例來說明接口隔離原則:
類A依賴接口I中的方法1、方法2、方法3,類B是對類A依賴的實現。
類C依賴接口I中的方法1、方法4、方法5,類D是對類C依賴的實現。
對于類B和類D來說,雖然他們都存在著用不到的方法(也就是圖中紅色字體標記的方法),但由于實現了接口I,所以也必須要實現這些用不到的方法。
code:
public interface I { void One(); void Two(); void Three(); void Four(); void Five(); }
public class B : I { public void One() { Console.WriteLine("實現了"); } public void Two() { Console.WriteLine("實現了"); } public void Three() { Console.WriteLine("實現了"); } public void Four() { } public void Five() { } }
public class D : I { public void One() { Console.WriteLine("實現了"); } public void Two() { } public void Three() { } public void Four() { Console.WriteLine("實現了"); } public void Five() { Console.WriteLine("實現了"); } }
可以看到,如果接口過于臃腫,只要接口中出現的方法,不管對依賴于它的類有沒有用處,實現類中都必須去實現這些方法,這顯然不是好的設計。如果將這個設計修改為符合接口隔離原則,就必須對接口I進行拆分。在這里我們將原有的接口I拆分為三個接口,拆分后的設計如圖所示:
相對應的代碼Code:
public interface I1 { void One(); } public interface I2 { void Two(); void Three(); } public interface I3 { void Four(); void Five(); }
public class B : I1,I2 { public void One() { Console.WriteLine("實現了"); } public void Two() { Console.WriteLine("實現了"); } public void Three() { Console.WriteLine("實現了"); } }
public class D : I1,I3 { public void One() { Console.WriteLine("實現了"); } public void Four() { Console.WriteLine("實現了"); } public void Five() { Console.WriteLine("實現了"); } }
接口隔離原則的含義是:建立單一接口,不要建立龐大臃腫的接口,盡量細化接口,接口中的方法盡量少。
也就是說,我們要為各個類建立專用的接口,而不要試圖去建立一個很龐大的接口供所有依賴它的類去調用。
上面例子中,將一個龐大的接口變更為3個專用的接口所采用的就是接口隔離原則。在程序設計中,依賴幾個專用的接口要比依賴一個綜合的接口更靈活。
接口是設計時對外部設定的“契約”,通過分散定義多個接口,可以預防外來變更的擴散,提高系統的靈活性和可維護性。
采用接口隔離原則對接口進行約束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 接口盡量小,但是要有限度。對接口進行細化可以提高程序設計靈活性是不掙的事實,但是如果過小,則會造成接口數量過多,使設計復雜化。所以一定要適度。
- 為依賴接口的類定制服務,只暴露給調用的類它需要的方法,它不需要的方法則隱藏起來。只有專注地為一個模塊提供定制服務,才能建立最小的依賴關系。
- 提高內聚,減少對外交互。使接口用最少的方法去完成最多的事情。
運用接口隔離原則,一定要適度,接口設計的過大或過小都不好。設計接口的時候,只有多花些時間去思考和籌劃,才能準確地實踐這一原則。
原文鏈接:https://www.cnblogs.com/zh7791/p/7921765.html
相關推薦
- 2023-12-21 Redis HyperLogLog的使用
- 2022-09-20 Xmind用例導入到TAPD的解決方案_其它綜合
- 2022-11-29 詳解Go語言設計模式之單例模式_Golang
- 2022-06-22 為Visual?Studio2019添加Git組件_實用技巧
- 2021-09-25 Flutter實現底部彈窗效果_Android
- 2023-02-15 Python+Tkinter實現RGB數值轉換為16進制碼_python
- 2022-12-09 在DOS界面如何運行python的py文件_python
- 2022-09-06 Python詳解argparse參數模塊之命令行參數_python
- 最近更新
-
- window11 系統安裝 yarn
- 超詳細win安裝深度學習環境2025年最新版(
- Linux 中運行的top命令 怎么退出?
- MySQL 中decimal 的用法? 存儲小
- get 、set 、toString 方法的使
- @Resource和 @Autowired注解
- Java基礎操作-- 運算符,流程控制 Flo
- 1. Int 和Integer 的區別,Jav
- spring @retryable不生效的一種
- Spring Security之認證信息的處理
- Spring Security之認證過濾器
- Spring Security概述快速入門
- Spring Security之配置體系
- 【SpringBoot】SpringCache
- Spring Security之基于方法配置權
- redisson分布式鎖中waittime的設
- maven:解決release錯誤:Artif
- restTemplate使用總結
- Spring Security之安全異常處理
- MybatisPlus優雅實現加密?
- Spring ioc容器與Bean的生命周期。
- 【探索SpringCloud】服務發現-Nac
- Spring Security之基于HttpR
- Redis 底層數據結構-簡單動態字符串(SD
- arthas操作spring被代理目標對象命令
- Spring中的單例模式應用詳解
- 聊聊消息隊列,發送消息的4種方式
- bootspring第三方資源配置管理
- GIT同步修改后的遠程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