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高清视频-国产福利视频导航-黄色在线播放国产-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www.shdianci.com

學無先后,達者為師

網站首頁 編程語言 正文

Python?if?else條件語句形式詳解_python

作者:睿科知識云 ? 更新時間: 2022-05-26 編程語言

我們都知道代碼都是順序執行的,也就是先執行第1條語句,然后是第2條、第3條……一直到最后一條語句,這稱為順序結構。

但是對于很多情況,順序結構的代碼是遠遠不夠的,比如一個程序限制了只能成年人使用,兒童因為年齡不夠,沒有權限使用。這時候程序就需要做出判斷,看用戶是否是成年人,并給出提示。

在 Python 中,可以使用 if else 語句對條件進行判斷,然后根據不同的結果執行不同的代碼,這稱為選擇結構或者分支結構。

Python 中的 if else 語句可以細分為三種形式,分別是 if 語句、if else 語句和if elif else 語句,它們的語法和執行流程如表1所示。

?if else 分支語句的三種形式:

if 表達式語法格式: 代碼塊 if 語句執行流程?? ?

if 表達式語法格式:代碼塊 1 else: 代碼塊 2 if else語句執行流程?? ?

if 表達式語法格式 1:代碼塊 1 elif 表達式 2: 代碼塊 2 elif 表達式 3: 代碼塊 3 …//其它eli語句 else: 代碼塊 n if elif else語句執行流程?? ?

以上三種形式中,第二種和第三種形式是相通的,如果第三種形式中的 elif 塊不出現,就變成了第二種形式。另外,elif 和 else 都不能單獨使用,必須和 if 一起出現,并且要正確配對。

對語法格式的說明:

“表達式”可以是一個單一的值或者變量,也可以是由運算符組成的復雜語句,形式不限,只要它能得到一個值就行。不管“表達式”的結果是什么類型,if else 都能判斷它是否成立(真或者假)。

“代碼塊”由具由相同縮進量的若干條語句組成。

if、elif、else 語句的最后都有冒號:,不要忘記。

一旦某個表達式成立,Python 就會執行它后面對應的代碼塊;如果所有表達式都不成立,那就執行 else 后面的代碼塊;如果沒有 else 部分,那就什么也不執行。

執行過程最簡單的就是第一種形式——只有一個 if 部分。如果表達式成立(真),就執行后面的代碼塊;如果表達式不成立(假),就什么也不執行。

對于第二種形式,如果表達式成立,就執行 if 后面緊跟的代碼塊1;如果表達式不成立,就執行 else 后面緊跟的代碼塊2。

對于第三種形式,Python 會從上到下逐個判斷表達式是否成立,一旦遇到某個成立的表達式,就執行后面緊跟的語句塊;此時,剩下的代碼就不再執行了,不管后面的表達式是否成立。如果所有的表達式都不成立,就執行 else 后面的代碼塊。

總起來說,不管有多少個分支,都只能執行一個分支,或者一個也不執行,不能同時執行多個分支。

【實例1】使用第一種選擇結構判斷用戶是否符合條件:

age = int( input("請輸入你的年齡:") )
if age < 18 :
? ? print("你還未成年,建議在家人陪同下使用該軟件!")
? ? print("如果你已經得到了家長的同意,請忽略以上提示。")
#該語句不屬于if的代碼塊
print("軟件正在使用中...")

運行結果1:

請輸入你的年齡:16↙
你還未成年,建議在家人陪同下使用該軟件!
如果你已經得到了家長的同意,請忽略以上提示。
軟件正在使用中...

運行結果2:

請輸入你的年齡:24↙
軟件正在使用中...

從運行結果可以看出,如果輸入的年齡小于 18,就執行 if 后面的語句塊;如果輸入的年齡大于等于 18,就不執行 if 后面的語句塊。這里的語句塊就是縮進四個空格的兩個print() 語句。

【實例2】改進上面的代碼,年齡不符合時退出程序:

import sys
age = int( input("請輸入你的年齡:") )
if age < 18 :
? ? print("警告:你還未成年,不能使用該軟件!")
? ? print("未成年人應該好好學習,讀個好大學,報效祖國。")
? ? sys.exit()
else:
? ? print("你已經成年,可以使用該軟件。")
? ? print("時間寶貴,請不要在該軟件上浪費太多時間。")
print("軟件正在使用中...")

運行結果1:

請輸入你的年齡:16↙
警告:你還未成年,不能使用該軟件!
未成年人應該好好學習,讀個好大學,報效祖國。

運行結果2:

請輸入你的年齡:20↙
你已經成年,可以使用該軟件。
時間寶貴,請不要在該軟件上浪費太多時間。
軟件正在使用中...

sys 模塊的 exit() 函數用于退出程序。

【實例3】判斷一個人的身材是否合理:

height = float(input("輸入身高(米):"))
weight = float(input("輸入體重(千克):"))
bmi = weight / (height * height) ?#計算BMI指數
if bmi<18.5:
? ? print("BMI指數為:"+str(bmi))
? ? print("體重過輕")
elif bmi>=18.5 and bmi<24.9:
? ? print("BMI指數為:"+str(bmi))
? ? print("正常范圍,注意保持")
elif bmi>=24.9 and bmi<29.9:
? ? print("BMI指數為:"+str(bmi))
? ? print("體重過重")
else:
? ? print("BMI指數為:"+str(bmi))
? ? print("肥胖")

運行結果:

輸入身高(米):1.7↙
輸入體重(千克):70↙
BMI指數為:24.221453287197235
正常范圍,注意保持

需要強調的是,Python 是一門非常獨特的編程語言,它通過縮進來識別代碼塊,具有相同縮進量的若干行代碼屬于同一個代碼塊,所以你不能胡亂縮進,這樣很容易導致語法錯誤。

在其他語言中(如 C語言、C++、Java 等),選擇結構還包括 switch 語句,也可以實現多重選擇,但是在 Python 中沒有 switch 語句,所以當要實現多重選擇的功能時,只能使用 if else 分支語句。

if else 如何判斷表達式是否成立?

上面說過,if 和 elif 后面的“表達式”的形式是很自由的,只要表達式有一個結果,不管這個結果是什么類型,Python 都能判斷它是“真”還是“假”。

布爾類型(bool)只有兩個值,分別是 TrueFalse,Python 會把 True 當做“真”,把 False 當做“假”。

對于數字,Python 會把 0 和 0.0 當做“假”,把其它值當做“真”。

對于其它類型,當對象為空或者為 None 時,Python 會把它們當做“假”,其它情況當做真。比如,下面的表達式都是不成立的:

"" ?#空字符串
[ ] ?#空列表
( ) ?#空元組
{ } ?#空字典
None ?#空值

【實例】if elif 判斷各種類型的表達式:

b = False
if b:
? ? print('b是True')
else:
? ? print('b是False')
n = 0
if n:
? ? print('n不是零值')
else:
? ? print('n是零值')
s = ""
if s:
? ? print('s不是空字符串')
else:
? ? print('s是空字符串')
l = []
if l:
? ? print('l不是空列表')
else:
? ? print('l是空列表')
d = {}
if d:
? ? print('d不是空字典')
else:
? ? print('d是空字典')
def func():
? ? print("函數被調用")
if func():
? ? print('func()返回值不是空')
else:
? ? print('func()返回值為空')

運行結果:

b是False
n是零值
s是空字符串
l是空列表
d是空字典
函數被調用
func()返回值為空

說明:對于沒有 return 語句的函數,返回值為空,也即 None。

原文鏈接:https://ruikezhishiyun.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23682827

欄目分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