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編程語言 正文
1.函數的聲明定義
//func關鍵字 //getStudent函數名 //(id int, classId int) 參數列表 //(name string,age int) 返回值列表 func getStudent(id int, classId int)(name string,age int) { //函數體 if id==1&&classId==1{ name = "BigOrange" age = 26 } //返回值 return name, age // 支持多重返回值 }
有意思的是Go語言的返回值可以有多個,并且放在了參數列表后面,而C#等都是在函數名之前,也沒有關鍵字。
2.函數的調用
import "fmt" //調用fmt包中的Println方法。 fmt.Println("Name:", std.Name, "Age:",std.Age)
3.函數編寫的原則
很好奇為什么沒有public private等關鍵字,那函數怎么才能定義為公用和私有呢?
Go語言有這樣的規則:小寫字母開頭的函數只在本包內可見,大寫字母開頭的函數才
能被其他包使用。這個規則也適用于類型和變量的可見性。
4.不定參數問題
不定參數是指函數傳入的參數個數為不定數量。
func myfunc(args ...int) { for _, arg := range args { fmt.Println(arg) } }
函數myfunc()接受不定數量的參數,這些參數的類型全部是int
※形如...type格式的類型只能作為函數的參數類型存在,并且必須是最后一個參數。
它是一個語法糖(syntactic sugar),即這種語法對語言的功能并沒有影響,但是更方便程序員使用。
從內部實現機理上來說,類型...type本質上是一個數組切片,也就是[]type,這也是為
什么上面的參數args可以用for循環來獲得每個傳入的參數。
不定參數的傳遞
myfunc3(args ...int)
對應上面的這個函數,傳遞參數可以為下面兩種
// 按原樣傳遞 myfunc3(args...) // 傳遞片段,實際上任意的int slice都可以傳進去 myfunc3(args[1:]...)
任意類型的不定參數
可以看到 fmt.Println()方法接受了不定參數,但它是 ...interface{}
用interface{}傳遞任意類型數據是Go語言的慣例用法。
5.多返回值
Go語言函數可以返回多個返回值
如果調用方調用了一個具有多返回值的方法,但是卻不想關心其中的某個返回值,可以簡單
地用一個下劃線“_”來跳過這個返回值
6.匿名函數
Go語言支持隨時在代碼里定義匿名函數。
匿名函數由一個不帶函數名的函數聲明和函數體組成
func(a, b int, z float64) bool { return a*b <int(z) }
匿名函數可以直接賦值給一個變量或者直接執行:(有點像js哈)
f := func(x, y int) int { return x + y }
func(ch chan int) { ch <- ACK } (reply_chan) // 花括號后直接跟參數列表表示函數調用
7.閉包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var j int = 5 a := func()(func()) { var i int = 10 return func() { fmt.Printf("i, j: %d, %d\n", i, j) } }() a() j *= 2 a() }
結果:
i, j: 10, 5
i, j: 10, 10
分析:
1---"...func()(func()) {....."
表明此匿名函數返回值的類型是func(), 即此匿名函數返回一個函數指針(此處引用一下c 的概念);
2---"...returnfunc() {
fmt.Printf("i, j: %d, %d\n", i, j)
}..."
表明返回的函數指針指向一個打印i, j: %d, %d\n的函數;
3---"...a := func()(func()) {
...
}()..."
末尾的括號表明匿名函數被調用,并將返回的函數指針賦給變量a ;
綜合來看:
"...a := func()(func()) { var i int = 10 return func() { fmt.Printf("i, j: %d, %d\n", i, j) } }()..."
此代碼片段的意思"等價于"
a := func() { fmt.Printf("i, j: %d, %d\n", i, j) }
至于為何要用匿名函數如此的轉一圈,是因為要引用閉包的概念,此概念省略不表,多寫點代碼試試就能體會了。
補充:傳值和傳引用
1.type 定義一個類型,有兩種方式
- ①配合struct,創建一個新的結構,類似C#里面的Class
- ②配合既存的類型(int64...),創建一個新的類型,類似C++里面的typedef
2.Struct的如果不進行賦值,會使用0值進行初始化。
3.type使用既存類型定義新結構,和既存類型不是同一個類型,不能進行轉換,例如
package main type Integer int64 func main() { var srcInt Integer srcInt = int64(1000) }
結果:
4.方法和函數的區別
方法能給用戶定義的類型添加新的行為。方法實際上也是函數,只是在聲明時,在關鍵字func 和方法名之間增加了一個參數
例如:
這是函數,它的調用就是直接在使用的時候 傳入參數獲取返回值就行
func getStudentName(student Student)(name string) { //返回值 return student.Name }
這是方法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Student struct { Name string Age int } //Student類的方法 使用值接收者實現了一個方法 func (student Student) getStudentName()(string){ return student.Name } //Student類的方法 使用指針接收者實現了一個方法 func (student *Student) changeStudentName(name string){ student.Name = name fmt.Println("方法執行之后name",student.Name) } //Student類的方法 使用指針接收者實現了一個方法 func (student Student) changeStudentNameByValue(name string){ student.Name = name fmt.Println("方法執行之后name",student.Name) } func main() { bigOrange:=Student{ Name:"BigOrange",Age:18, } bigApple:=Student{ Name:"BigApple",Age:20, } //使用函數獲取學生名稱 name1 := getStudentName(bigOrange) name2 := getStudentName(bigApple) fmt.Println("========通過傳地址ChangeName之后==========") fmt.Println("方法執行之前name",name1) bigOrange.changeStudentName("BigBanana") name1 = bigOrange.getStudentName() fmt.Println("方法返回之后Name",name1) fmt.Println("========通過傳值ChangeName之后===========") fmt.Println("方法執行之前name",name2) bigApple.changeStudentNameByValue("BigPear") name2 = bigApple.getStudentName() fmt.Println("方法返回之后Name",name2) }
結果:
========通過傳地址ChangeName之后==========
方法執行之前name BigOrange
方法執行之后name BigBanana
方法返回之后Name BigBanana
========通過傳值ChangeName之后===========
方法執行之前name BigApple
方法執行之后name BigPear
方法返回之后Name BigApple
上面的例子中
分別使用了函數和方法進行獲取學生姓名
分別使用了傳值和傳地址的方式對學生名稱進行修正
綜上
- ① Go語言中的方法,相比于函數,多了一個接收者參數
- ② Go 語言里有兩種類型的接收者:值接收者和指針接收者
方法如果使用 值接收者,那么調用者可以是值接收者類型、也可以是它的指針類型,請看下面的例子(補充上例):
fmt.Println("========使用指針來調用值類型聲明的接收者方法===========") bigGrape := &Student{ Name:"bigGrape",Age:22} //取地址!!!! name3 := bigGrape.getStudentName(); fmt.Println("========通過傳值ChangeName之后===========") fmt.Println("方法執行之前name",name3) bigGrape.changeStudentNameByValue("BigXXXX") name3 = bigGrape.getStudentName() fmt.Println("方法返回之后Name",name3)
結果:
========使用指針來調用值類型聲明的接收者方法===========
name bigGrape
========通過傳值ChangeName之后===========
方法執行之前name bigGrape
方法執行之后name BigXXXX
方法返回之后Name bigGrape
如上代碼 使用了&獲取地址,所以bigGrape是一個student類型的指針。下面的代碼和上例一樣,直接使用了【變量.方法】的方式調用方法,結果也和值類型調用的一樣。
為什么?
【Go 在代碼背后的執行動作】
name4:=(*bigGrape).getStudentName()
Go 編譯器為了支持這種方法調用背后做的事情。【指針被解引用為值】,這樣就符合了值接收者的要求。再強調一次,getStudentName 操作的是一個副本,只不過這次操作的是從bigGrape指針指向的值的副本。
同理還記得上面的,這句代碼嗎?對bigOrange這個變量修改了名稱
bigOrange.changeStudentName("BigBanana")
bigOrange和bigApple明顯是值類型,但是 changeStudentName 接收者是一個指針類型,為什么能調用,也是基于Go代碼背后的執行動作,將值類型取了地址。
(&bigOrange).changeStudentName("BigOrange")
所以對于Go語言調用方法的類型,使用值或者指針都是可以的,不用拘泥于類型。
原文鏈接:https://www.cnblogs.com/dcz2015/p/10096374.html
相關推薦
- 2022-09-14 Go語言中序列化與反序列化示例詳解_Golang
- 2022-12-27 C++實現STL迭代器萃取的示例代碼_C 語言
- 2023-01-14 C++應用Eigen庫對應實現matlab中部分函數問題_C 語言
- 2022-07-13 實現基于 session+redis 的防重復提交
- 2022-06-01 利用Python實現外觀數列求解_python
- 2022-07-21 安裝MiniConda和Pytorch以及Cuda的筆記及心得
- 2022-08-29 C#中Attribute特性的用法_C#教程
- 2022-08-28 go?zero微服務高在請求量下如何優化_Golang
- 最近更新
-
- window11 系統安裝 yarn
- 超詳細win安裝深度學習環境2025年最新版(
- Linux 中運行的top命令 怎么退出?
- MySQL 中decimal 的用法? 存儲小
- get 、set 、toString 方法的使
- @Resource和 @Autowired注解
- Java基礎操作-- 運算符,流程控制 Flo
- 1. Int 和Integer 的區別,Jav
- spring @retryable不生效的一種
- Spring Security之認證信息的處理
- Spring Security之認證過濾器
- Spring Security概述快速入門
- Spring Security之配置體系
- 【SpringBoot】SpringCache
- Spring Security之基于方法配置權
- redisson分布式鎖中waittime的設
- maven:解決release錯誤:Artif
- restTemplate使用總結
- Spring Security之安全異常處理
- MybatisPlus優雅實現加密?
- Spring ioc容器與Bean的生命周期。
- 【探索SpringCloud】服務發現-Nac
- Spring Security之基于HttpR
- Redis 底層數據結構-簡單動態字符串(SD
- arthas操作spring被代理目標對象命令
- Spring中的單例模式應用詳解
- 聊聊消息隊列,發送消息的4種方式
- bootspring第三方資源配置管理
- GIT同步修改后的遠程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