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編程語言 正文
1. 前言
什么是二叉堆?
二叉堆
是有序的 完全二叉樹
,在完全二叉樹
的基礎上,二叉堆
提供了有序性特征:
二叉堆
的根結點上的值是整個堆中的最小值
或最大值
。
當根結點
上的值是整個堆結構中的最小值時,此堆稱為最小堆
。最小堆中,任意節點的值大于父結點的值。
當根結點
上的值是整個堆結構中的最大值時,則稱堆為最大堆
。最大堆中,任意節點的值小于父結點的值。
根據完全二叉樹的特性,二叉堆的父結點與子結點之間滿足下面的關系:
如果知道了一個結點的位置 i
,則其左子結點在 2*i
位置,右子結點在 2*i+1
位置。
Tips: 前提是存在有子結點。
如果知道了一個結點的位置 i
,則其父結點在 i
除以 2
的位置。
Tips: 根結點沒有父結點。
如上圖所示:
值為 5
的結點在 2
處,則其左結點 12
的位置應該在 2*2=4
處,而實際情況也是在 4
位置。其右子結點 13
的位置應該在 2*2+1=5
的位置,實際位置也是在 5
位置。
值為 19
的結點現在 7
位置,其父結點的根據公式 7
除 2
等于 3
(取整),應該在 3
處,而實際情況也是在 3
處(位置在 3
、 值為 8
的結點是其父結點)。
2 堆的數據結構
2.1 二叉堆的抽象數據結構
當談論某種數據結構的抽象數據結構時,最基本的 API
無非就是增、刪、改、查。
二叉堆的基本抽象數據結構:
Heap()
:創建一個新堆。 insert(data)
: 向堆中添加新節點(數據)。 getRoot()
: 返回最小(大)堆的最小(大)元素。 removeRoot()
:刪除根節點。 isEmpty()
:判斷堆是否為空。 findAll()
:查詢堆中所有數據。
根據二叉堆
的特性,順序存儲應該成為堆的首選方案。
如有數列=[8,5,12,15,19,13,1]
,可以先創建一個一維數組。
數組第 0
位置初始為 0
,從第 2
個位置也就是索引號為 1
的地方開始存儲堆的數據。如下圖,二叉堆中的數據在數組中的對應存儲位置。
2.2 基礎 API 實現
設計一個 Heap
類封裝對二叉堆的操作方法,類中方法用來實現最小堆。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 堆類 */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Heap{ private: //數組 T heapList[100]; //實際大小 int size=0; public: /* *構造函數 */ Heap(){ } /* *返回根結點的值 */ T getRoot(); /* *刪除根結點 */ T removeRoot(); /* *遞歸刪除 */ T removeRoot_(); void removeRootByRecursion(int parentIdx ); /* *初始化根結點 */ void setRoot(T val); /* *添加新結點,返回存儲位置 */ int insert(T val); /* *堆是否為空 */ bool isEmpty(); /* * 遞歸插入 */ int insert_(T val); int insertByRecursion(int pos); /* *輸出所有結點 */ void findAll() { for(int i=0; i<=size; i++) cout<<this->heapList[i]<<"\t"; cout<<endl; } };
Heap
類中的屬性詳解:
heapList
:使用數組存儲二叉堆
的數據,初始時,列表的第 0
位置初始為默認值 0
。
Tips: 為什么要設置列表的第 0
位置的默認值為 0
?
這個 0
也不是隨意指定的,有其特殊數據含義:用來描述根結點的父結點編號或者說根結點沒有父結點。
size
:用來存儲二叉堆中數據的實際個數。
Heap
類中的方法介紹:
isEmpty
:檢查是不是空堆。邏輯較簡單。
/* *當 size 為 0 時,堆為空 */ template<typename T> bool Heap<T>::isEmpty(){ return Heap::size==0; }
setRoot
:創建根結點。保證根節點始終存儲在列表索引為 1
的位置。
/* *初始化根結點 */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Heap<T>::setRoot(T val) { if( Heap<T>::heapList[1]==0 ) Heap<T>::heapList[1]=val; Heap<T>::size++; }
getRoot
:如果是最大堆,則返回二叉堆的最大值,如果是最小堆,則返回二叉堆的最小值。
/* *返回根結點 */ template<typename T> T Heap<T>::getRoot() { if( !Heap<T>::isEmpty ) return Heap<T>::heapList[1]; }
Tips: 使用數組存儲二叉堆數據時,根結點始終保存在索引號為 1
的位置。
前面是幾個基本方法,現在實現添加新結點,編碼之前,先要知道如何在二叉堆中添加新結點:
2.3 上沉算法
添加新結點采用上沉算法。如下演示上沉算法
的實現過程。
把新結點
添加到已有的二叉堆
的最后面。如下圖,添加值為 4
的新結點,存儲至索引號為 7
的位置。
查找新結點
的父結點
,并與父結點
的值比較大小,如果比父結點的值小,則和父結點
交換位置。如下圖,值為 4
的結點小于值為 8
的父結點,兩者交換位置。
交換后再查詢是否存在父結點,如果有,同樣比較大小、交換,直到到達根結點或比父結點大為止。值為 4
的結點小于值為 5
的父結點,繼續交換。交換后,新結點已經達到了根結點位置,整個添加過程可結束。觀察后會發現,遵循此流程添加后,沒有破壞二叉堆的有序性。
編碼實現 insert
方法
/* *添加新結點 */ template<typename T> T Heap<T>::insert(T val) { //存儲在最后一個位置 int pos= ++Heap<T>::size; Heap<T>::heapList[pos]=val; int temp=0; //上沉算法 while(1) { //找到父結點位置 int parentIdx= pos / 2; if(parentIdx==0) //出口一,沒有父結點 break; if( Heap<T>::heapList[pos]>Heap<T>::heapList[parentIdx] ) //出口二:大于父結點 break; else { //和父親結點交換 temp=Heap<T>::heapList[pos]; Heap<T>::heapList[pos]=Heap<T>::heapList[parentIdx]; Heap<T>::heapList[parentIdx]=temp; pos=parentIdx } } }
測試向二叉堆中添加數據。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實例化堆 Heap<int> heap; //初始化根結點 heap.setRoot(5); //檢查根結點是否創建成功 int rootVal=heap.getRoot(); cout<<"根結點的值:"<<rootVal<<endl; //添加值為 12和值為 13 的 2個新結點,檢查添加新結點后整個二叉堆的有序性是否正確。 heap.insert(12); heap.insert(13); cout<<"測試一:"<<endl; heap.findAll(); return 0; }
輸出結果:
添加值為 1
的新結點,并檢查二叉堆的有序性。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省略…… //添加值為 1 的結點 heap.insert(1); cout<<"測試二:"<<endl; heap.findAll(); return 0; }
繼續添加值為 15
、19
、8
的 3
個新結點,并檢查二叉堆的狀況。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省略…… heap.insert(15); heap.insert(19); heap.insert(8); cout<<"測試三:"<<endl; heap.findAll(); return 0; }
上沉算法
同樣可以使用遞歸實現。
/* *遞歸實現插入 */ template<typename T> int Heap<T>::insert_(T val) { //存儲在最后一個位置 int pos= ++Heap<T>::size; Heap<T>::heapList[pos]=val; //調用 Heap<T>::insertByRecursion(pos); } template<typename T> int Heap<T>::insertByRecursion(int pos) { //找到父結點位置 int parentIdx= pos / 2; if(parentIdx==0) //出口一,沒有父結點 return pos; if( Heap<T>::heapList[pos]>Heap<T>::heapList[parentIdx] ) //出口二:大于父結點 return pos; else { //和父親結點交換 int temp=Heap<T>::heapList[pos]; Heap<T>::heapList[pos]=Heap<T>::heapList[parentIdx]; Heap<T>::heapList[parentIdx]=temp; //遞歸 Heap<T>::insertByRecursion(parentIdx); } }
2.4 下沉算法
介紹完添加方法后,再來了解一下,如何使用下沉算法刪除二叉堆中的結點。
二叉堆
的刪除操作從根結點開始,如下圖刪除根結點后,空出來的根結點位置,需要在整個二叉堆中重新找一個結點充當新的根結點。
二叉堆中使用下沉算法選擇新的根結點:
找到二叉堆中的最后一個結點,移到到根結點位置。如下圖,把二叉堆中最后那個值為 19
的結點移到根結點位置。
最小堆中,如果新的根結點
的值比左或右子結點的值大,則和子結點交換位置。如下圖,在二叉堆中把 19
和 5
的位置進行交換。
Tips: 總是和最小的子結點交換。
交換后,如果還是不滿足最小二叉堆父結點小于子結點的規則,則繼續比較、交換新根結點
直到下沉到二叉堆有序為止。如下,繼續交換 12
和 19
的值。如此反復經過多次交換直到整個堆結構符合二叉堆的特性。
removeoot
方法的具體實現:
/* * 下沉算法,刪除結點 */ template<typename T> T Heap<T>::removeRoot() { if(Heap<T>::size==0)return NULL; T root=Heap<T>::heapList[1]; if(Heap<T>::size==1) { Heap<T>::size--; return root; } //堆中最后一個結點移動根結點 Heap<T>::heapList[1]=Heap<T>::heapList[Heap<T>::size]; Heap<T>::size--; //下沉算法 int parentIdx=1; //子結點值 T minChild; //子結點位置 int idx; while(1) { //左結點位置 int leftIdx=parentIdx*2; //右結點位置 int rightIdx=parentIdx*2+1; if( leftIdx<=Heap<T>::size && rightIdx<=Heap<T>::size ) { //記錄較小的結點值和位置 minChild=Heap<T>::heapList[leftIdx]<Heap<T>::heapList[rightIdx]?Heap<T>::heapList[leftIdx]:Heap<T>::heapList[rightIdx]; idx=Heap<T>::heapList[leftIdx]<Heap<T>::heapList[rightIdx]?leftIdx:rightIdx; } else if( leftIdx<=Heap<T>::size) { minChild=Heap<T>::heapList[leftIdx]; idx=leftIdx; } else if( rightIdx<=Heap<T>::size ) { minChild=Heap<T>::heapList[rightIdx]; idx=rightIdx; }else{ //沒有子結點 break; } //是否交換 if( Heap<T>::heapList[parentIdx]>minChild ) { Heap<T>::heapList[idx]=Heap<T>::heapList[parentIdx]; Heap<T>::heapList[parentIdx]=minChild; parentIdx=idx; } else { break; } } return root; }
測試在二叉堆中刪除結點: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省略…… cout<<"測試刪除一:"<<endl; heap.removeRoot(); heap.findAll(); return 0; }
可以看到最后二叉堆的結構和有序性都得到了完整的保持。
"下沉算法" 同樣可以使用遞歸實現。
/* *遞歸實現下沉算法 */ template<typename T> T Heap<T>::removeRoot_() { if(Heap<T>::size==0)return NULL; //根結點值 T root=Heap<T>::heapList[1]; // if(Heap<T>::size==1) { Heap<T>::size--; return root; } //堆中最后一個結點移動根結點 Heap<T>::heapList[1]=Heap<T>::heapList[Heap<T>::size]; Heap<T>::size--; //調用 Heap<T>::removeRootByRecursion(1); return root; }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Heap<T>::removeRootByRecursion(int parentIdx ) { //子結點值 T minChild; //子結點位置 int idx; //左結點位置 int leftIdx=parentIdx*2; //右結點位置 int rightIdx=parentIdx*2+1; if( leftIdx<=Heap<T>::size && rightIdx<=Heap<T>::size ) { //記錄較小的結點值和位置 minChild=Heap<T>::heapList[leftIdx]<Heap<T>::heapList[rightIdx]?Heap<T>::heapList[leftIdx]:Heap<T>::heapList[rightIdx]; idx=Heap<T>::heapList[leftIdx]<Heap<T>::heapList[rightIdx]?leftIdx:rightIdx; } else if( leftIdx<=Heap<T>::size) { minChild=Heap<T>::heapList[leftIdx]; idx=leftIdx; } else if( rightIdx<=Heap<T>::size ) { minChild=Heap<T>::heapList[rightIdx]; idx=rightIdx; } else { //沒有子結點 return; } //是否交換 if( Heap<T>::heapList[parentIdx]>minChild ) { Heap<T>::heapList[idx]=Heap<T>::heapList[parentIdx]; Heap<T>::heapList[parentIdx]=minChild; //遞歸 Heap<T>::removeRootByRecursion(idx); } else { return; } }
3. 堆排序
堆排序指借助堆的有序性對數據進行排序。
需要排序的數據以堆的方式保存。 然后再從堆中以根結點方式取出來,無序數據就會變成有序數據 。
如有數列=[4,1,8,12,5,10,7,21,3]
,現通過堆的數據結構進行排序。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實例化堆 Heap<int> heap; int nums[] = {4,1,8,12,5,10,7,21,3}; int size=sizeof(nums)/4; // 創建根節點 heap.setRoot(nums[0]); // 其它數據添加到二叉堆中 for (int i=1; i<size; i++) { heap.insert(nums[i]); } cout<<"堆中數據:"<<endl; heap.findAll(); // 獲取堆中的數據 for(int i=0; i<size; i++ ) { nums[i]= heap.removeRoot(); heap.findAll(); } for(int i=0; i<size; i++) cout<<nums[i]<<"\t"; return 0; }
輸出結果:
本例中的代碼還有優化空間,本文試圖講清楚堆的使用,優化的地方交給有興趣者。
4. 后記
在樹結構上加上一些新特性要求,樹會產生很多新的變種,如二叉樹,限制子結點的個數,如滿二叉樹,限制葉結點的個數,如完全二叉樹就是在滿二叉樹的“滿”字上做點文章,讓這個''滿"變成"不那么滿"。
在完全二叉樹上添加有序性,則會衍生出二叉堆數據結構。利用二叉堆的有序性,能輕松完成對數據的排序。
原文鏈接:https://blog.51cto.com/gkcode/5992314
相關推薦
- 2024-03-09 【Redis】Redis中的布隆過濾器
- 2022-05-20 springCloud_Nacos服務搭建
- 2022-03-18 C#?利用Autofac批量接口注入依賴的問題小結_C#教程
- 2022-02-17 不懂就問:map中使用await為什么會失效?
- 2022-12-06 C++如何將字符串顛倒輸出_C 語言
- 2022-04-09 SpringBoot 集成MyBatis-Plus提示反序列化異常:cannot deseriali
- 2023-01-03 go?doudou開發gRPC服務快速上手實現詳解_Golang
- 2022-06-29 Oracle遞歸查詢connect?by用法_oracle
- 最近更新
-
- window11 系統安裝 yarn
- 超詳細win安裝深度學習環境2025年最新版(
- Linux 中運行的top命令 怎么退出?
- MySQL 中decimal 的用法? 存儲小
- get 、set 、toString 方法的使
- @Resource和 @Autowired注解
- Java基礎操作-- 運算符,流程控制 Flo
- 1. Int 和Integer 的區別,Jav
- spring @retryable不生效的一種
- Spring Security之認證信息的處理
- Spring Security之認證過濾器
- Spring Security概述快速入門
- Spring Security之配置體系
- 【SpringBoot】SpringCache
- Spring Security之基于方法配置權
- redisson分布式鎖中waittime的設
- maven:解決release錯誤:Artif
- restTemplate使用總結
- Spring Security之安全異常處理
- MybatisPlus優雅實現加密?
- Spring ioc容器與Bean的生命周期。
- 【探索SpringCloud】服務發現-Nac
- Spring Security之基于HttpR
- Redis 底層數據結構-簡單動態字符串(SD
- arthas操作spring被代理目標對象命令
- Spring中的單例模式應用詳解
- 聊聊消息隊列,發送消息的4種方式
- bootspring第三方資源配置管理
- GIT同步修改后的遠程分支